当双脚踏上耶路撒冷的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第一次知道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是在《圣经》中看到的,此后又不知读了多少遍,渐渐地对她产生了好感。虽然我知道耶路撒冷不过是个地名,可我却总喜欢把她当成一个女人。因为在我心里,一个城市就如同一个女人,不管是大还是小,是美还是丑,归根到底她们的区别无非就是大小、美丑之分,每每读到这四个大字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合上书本想象一下她美丽的样子。因为犹太人第二本圣经《塔木德》里有记载: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施了什么法术居然让上帝把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美丽都拨给了她?既然上帝都对她恩宠有加,那凡人岂能逃过她的诱惑?最美丽的地方,也一定是最浪漫、最神奇的地方!我对她充满了无数的幻想,我幻想中她的风采有上千种,可我实际见到的她竟然是那一千零一种,这让我极为震撼。我见到的并不是风情万种、美丽迷人的她,而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如同被无数男人蹂躏过的美丽而又忧伤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才忍着剧痛,咬着牙挺了过来。这个女人既叫人同情,又让人惋惜。我多想上去摸摸她的伤口,去抚慰那颗受伤的心灵啊!可我却下不了手。因为她浑身都是伤疤,我害怕一不小心触到伤口,她会哀嚎,于是我那伸出去的双手又慌忙缩了回来。
“辛德勒墓地到了。因为这儿没有停车场,车只能暂停在道边,所以请大家快点下车。 ”徐导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遐想。
今年春节,我跟“龙摄天下”摄影团去了趟以色列。虽然以色列令我魂牵梦绕,但听说那里恐怖分子活动频繁,所以一路上我心惊胆战,生怕撞上恐怖袭击。此行,除了按原定计划参观圣墓大教堂、哭墙、橄榄山以外,我也很想去祭拜辛德勒。只是我们的团没有参观辛德勒墓地这个项目。
旅途中,我问以色列段的地导——徐丹是否看过《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她笑着回答说,她不仅看过这部电影,而且还听自己的犹太老公讲过辛德勒感人的故事。一听她看过这部电影,我突然觉得心里距离拉近很多,于是不假思索地继续问:“那您去过辛德勒墓地吗?我很想去看看他的墓,您能帮我安排一下吗? ”“因为没有人去拍墓地,所以没去过。你是第一个向我提出这种要求的人。我问问其他人去不去,如果没有其他人去的话恐怕就不能安排了。你一个人去拍墓地,大家都等你也不太好。 ”我一听也是,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心想等下次来再看吧,旅游哪能没遗憾呢。
也许是因为在死人的领地走来走去会干扰逝者安息的灵魂,抑或是看到逝者的墓地会勾起很多伤心的往事,再有可能就是害怕死者,总之中国人是非常忌讳拍墓地的。
说来也巧, 2006年夏天,我去欧洲第一大赌城——摩纳哥旅游时遇到了一位留法的中国画家。他专门拍摄各国的墓地,听说我在北欧留学就给了我一张名片,并希望我拍些北欧墓地的照片寄给他。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回到挪威后,我特意去了几趟特隆赫姆教堂附近的墓地,拍了不少照片,后来通过邮箱都发给了那位只有一面之交的画家……
不可思议的是,到现在我都不敢一个人去国内的公墓,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敢一个人在挪威的墓地里拍照,甚至到傍晚,我都不害怕。
帮这位画家拍挪威墓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在国内的墓地根本找不到的一些元素,从此对拍摄墓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境外旅途中,我也拍了不少设计别致的墓地照片。这次到以色列也不例外,除了想拍摄传说中的第一批复活者的墓地以外,更想好好拍一拍辛德勒墓地。
也许是上帝的旨意,也许徐丹怕我留下遗憾,也许是我的执著打动了她。就在离开耶路撒冷的那天中午,她意外地给我们加了一个行程——游览辛德勒墓地。听到这一消息,我喜出望外,差点从大巴的椅子上蹦起来。就在欢喜落地的那一刻,透过车窗,我突然发现以色列的天空是那么蓝……
我们到达辛德勒墓地时已经正午。火辣辣的太阳光直射到头顶,一道道强烈的光束照得人睁不开眼,手和脸被晒得通红通红的。同行的两个女生忙用漂亮的纱巾蒙住头和脸,她们用纱巾缠住了头,只露大半张脸,既漂亮有趣,又神秘可爱,我羡慕极了。我忍不住也想假扮一回阿拉伯女郎,于是急忙伸手去找自己背包里的纱巾,可翻了半天都没翻到,我心急火燎的,可越心急越找不到,不觉一颗颗汗珠从额头渗出,顺着鬓角流在了脖颈上,我不耐烦地用手背擦了擦汗,继续翻,可是把兜子翻了个底朝上也没有找到。哎,真没办法!我的记性变得越来越差……
到锡安山天主教的墓地——方济陵园与以往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一踏进墓地陵园的大门,脑海里便浮现出了电影《辛德勒名单》的片段:他用战争期间谋取的财产买下一个个必遭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伍兰克、霍洛维兹……最后,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的财富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希伯来经文:“救一条生命等于救全世界。 ”
当辛德勒接过那枚比生命还要珍贵的戒指,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纳粹胸章,纯金制的……,两条命……”他声泪俱下,后悔自己当初挥霍掉那么多钱,否则还能救出更多的性命……
“小心台阶。 ”领队徐导的提醒,打断了我的回忆。
这是一个无人看管的面积不大的墓园。站在高处,只见不远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又一片的墓地,石棺一个连着一个,有的甚至挤到了一起,让人下不去脚。不过,尽管很拥挤,但那些灰黄色的石棺还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好似多米诺骨牌一个紧挨着一个,如果谁不小心碰倒其中一个,大有整个墓园全部崩塌之势。灰茫茫的一片,如同大海捞针,到哪里去找辛德勒的墓?我愣在那儿,不知走向何方。试着问徐丹,可她却说:“我第一次来,我也不知道哪个是他的墓,不过你看哪个墓碑上的石头最多,哪个就是‘辛墓’ 。犹太人不用有生命的活物(包括鲜花)来祭奠无生命的死者,他们是用石头祭奠受人尊敬的死者。祭奠者大都会从家乡挑选中意的象征永恒的石子,并把它摆放在石棺上以寄托对亲人和朋友的哀思。既然到了以色列,那就应该入乡随俗,所以去祭奠‘辛墓’的人最好找块小石头放在石棺上,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
大家按照徐导说的,分别捡了石块,然后一起沿着中间的石阶往下走。只见石阶的左右两边布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碑。右手边砖红色梯形石篷下面的几座豪墓,每个墓碑的顶部呈人字形,石碑的中间刻着大大的十字架,在十字交叉点上分别镶嵌着各自主人的精美遗像。我好奇地走过去挨个仔细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找到那英俊潇洒的辛德勒遗像。带着遗憾,继续往下走,又来到了第二个小平台。走了一排又一排,看了一个又一个,就是看不到“辛墓” 。我有些沮丧。正在这时,忽听领队大喊:“我找到了。它在这儿呢。大家快过来看看。 ”
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徐领队,他一手指着满是石块的墓碑,一手掏相机准备工作……
“辛墓”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它没有垂直树立的碑石,只有一个长方形的满是石块的石棺安静地躺在地上。我搬开几个石块,发现石棺上有希伯来语的辛德勒的名字,再往下仔细看,发现还有希伯来语的“正义人士”的字样,下面刻有德文—— “他拯救了1200名犹太人” 。
确信无疑后,我们分别放上捡来的石块,鞠了三个躬,拍几张照片,便陆陆续续往回走。刚走不到50米,我看见一簇缀满紫色碎花的小灌木丛,我上去折了几只,跑回去放在了墓棺的石子上。领队站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催促我加快速度。与以前出游不同的是领队总要等我走到他面前才肯往回走。刚开始我还嘲笑他神经质,故意制造恐怖气氛,后来在死海中途休息时大家都进去购物,我站在海边树林拍对面的死海时,有人钻进林子悄悄跟踪我,我才明白领队的那份苦心。
我放完花,一路小跑往回赶,就在快跑到领队跟前的一刹那,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辛墓” 。
这一眼不要紧,我发现了“新大陆” 。
只见“辛墓”前站着一个扫墓人。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从哪儿冒出来的。我扭头望着这位陌生男子,只见他上身穿着细格上衣,下身配一条藏蓝色牛仔裤,白里透红的圆脸蛋上镶嵌着一双碧眼,微卷的黄色短发,表情肃穆。只见他凝视着墓地良久,然后又摘掉礼帽鞠了三个躬,便默默地离开了。
不容分说,我被领队“赶”回来了。还有点时间,大家站在大巴车的阴影下聊天。说来也巧,刚才我看见的那位扫墓的陌生人恰好从车旁路过。我走上前和他打招呼说:“您好!请问您是哪国人? ”陌生人停下来,很礼貌地回答说:“您好。我是英国人。 ”“您是做什么的?刚才我看见您一个人在辛德勒墓地前站了很久,你为什么给他扫墓?您是他的亲人吗? ”我接着好奇地问。
他说:“我在纽卡斯尔大学当老师,因为哥哥在香港工作,所以我利用假期去香港看哥哥,顺便到以色列来旅游。上大学时我曾看过托马斯·基尼利的小说《辛德勒方舟》 ,小说中的主人翁——辛德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书中描写的他好色、酗酒、贪财,但他灵魂深处也有伟大的一面。也许没有二战他永远都不会改变他那唯利是图的劣根性,当他亲眼看到自己身边的犹太人惨遭凌辱和杀害的时候,忽然良心发现,视财如命的他,决定用自己积攒的钱财来救犹太人的命。他非常了不起!所以从某种角度说,他不是爱神,就是上帝派来的爱的使者。但我宁愿相信他就是爱神。一谈爱神,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维纳斯、丘比特和阿莫尔,但他们都只是传说中的神。有谁见过真的丘比特吗?他们只是传说中的神,而辛德勒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神。 ”
“你的说法挺特别。只是如果说他是爱神的话,那他也是不完美的多情的神! ”我忍不住打断他的话说道。
“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安葬在方济园吗?就是因为他是个天主教徒,信奉上帝。上帝说只要你信他,就会原谅你所犯下的罪过。再说古希腊传说中的爱神也有好色的呀。你别以为神就不近女色,神也需要爱,要不怎么能叫爱神呢!有些人之所以风流成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真爱,没有找到上帝赐予他的另一半的缘故,如果他们找到了真爱就不会朝三暮四了。
“辛德勒不止给了被救者第二次生命,同时也给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因果报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战犯进行了军事审判,然后又对为第三帝国提供战争资源的工业家、军事人员、集中营看守和一些不太著名的战犯进行了审判。在后续的法庭审判中,超过5000人被指控有罪,辛德勒也在其中。听到这个消息,犹太人心急如焚,他们一边宣传辛德勒在战争期间的壮举,一边到法庭为其作证。经过犹太人的努力,法官最后宣判辛德勒无罪释放。按照辛德勒的遗愿,犹太人把他安葬在了圣城——耶路撒冷。
“听说每年都有很多犹太人来为他扫墓,所以我也来了。我除了要看看这个被埋在圣城的唯一一位纳粹分子的墓地,向墓中的他表达我内心的崇敬与哀思以外,我也很想亲眼看看犹太人是如何祭奠他的。虽然没看到犹太人为他扫墓,但我却看到了你这位中国人,这也算意外的收获吧。我听说,二战期间,你们中国人也救了不少犹太人呢。 ”
“是的,我也听朋友说过。 ”我回答说。
“我喜欢一个人旅游,我更喜欢探险。墓地是逝者的花园,我在这里获得了许多养分。我爱这片墓地,更爱辛德勒。来到圣城,站在‘辛墓’前与墓里的他说会儿悄悄话,不但可以了去我多年的夙愿,而且还可以告慰逝去的英灵。他就像生命之灯塔永远照亮我的前程。 ”说完,他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墓石上的石子,虽然偶尔也有像我们这些游客放上去的,但还是犹太人放的居多,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屈辱,更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世界各国人民。爱像巨大的磁场,爱又像强大的电流,它既可以释放神奇与磁力,又可以输送浪漫与温馨。过去,爱神——辛德勒把爱的温馨传遍了金色的耶路撒冷;如今,耶路撒冷又把金色爱的光芒洒遍了世界。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才温暖,因为有爱才传情。
爱是可以传递的,只要心中拥有爱,不管你走到哪里,情归何方,都会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与尊重。
电影《辛德勒名单》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