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墙空着
作者:富贵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早在四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岩石上画画,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如印度和中国;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建于1473年的西斯廷教堂,虽然建筑外表很简单朴素,但内部每幅壁画顶画都是珍品,其中就包括米开朗基罗所画的《创世纪》 ; 20世纪中开始兴起的街头涂鸦艺术让黑暗的街头变成人们宣泄情绪的画布,也让无聊的城市变得丰富起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街头3 D绘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艺术家开始进军主流艺术界。他们让城市街头变得更加美的同时,也让城市变得趣味十足,可以说人类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过对墙壁的装饰。

  如今,世界各地城市都不难发现有趣的墙壁绘画,艺术家们在装饰城市的过程中创造出众多杰出作品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加拿大西海岸有个美丽的城市名叫温哥华,海岸外有个大岛名叫温哥华岛,岛上森林密布,峡江深长,溪涧跳荡,长期以林业和渔业作为经济支柱。1982年,岛上舍梅纳斯镇的最后一个木材加工厂关闭了,小镇一下子面临生存危机。历史上有很多北美城镇是因自然资源产业而生而灭的,比如林木、矿产,一旦资源枯竭或者市场变化,城镇的产业活动停止,人们就一哄而散,留下了“鬼镇” 。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西部,鬼镇、鬼村的成群旧屋时常出现在车窗外的草树丛中,用紧闭的门或半破的窗回答你探究的眼神。舍梅纳斯决心不变成这样的鬼镇,要继续存在下去。那么,怎么能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呢?英明的镇领导率领镇民做了一个决策:开发旅游业!

  拜天之赐,舍梅纳斯水陆交通便利,位于维多利亚和那乃磨两地间的大路边,还临近海峡轮渡码头。他们聘请画家到镇上来,创作巨幅街头壁画。这个工程从政府、工商界和私人来源争取到投资,工作方法是把主题、风格和布局都统一规划,然后让一批作品集中出现在镇里街边, 10年间创作了三十二幅壁画,图解本地开发史,歌颂凭吊开拓中的艰辛和成就。一个世界闻名的壁画城由此诞生,据说每年能吸引几十万游客。当年做决策的人应该大为高兴,因为温哥华岛的开发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岛上的旅游活动也动力充足地红火起来。

  政府支持和参与制造的壁画城不是加拿大的专利。新西兰北岛一个叫卡提卡提的地方名声正响,对外宣传口号是:壁画城卡提卡提,一个充满艺术的新西兰城镇。它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壁画工程,宗旨和工作方法以及效果都跟加拿大的舍梅纳斯一样。

  在美国旧金山这样一个繁忙的城市中街头壁画众多,闹市、车站、居民区、公园、高速公路边,都能见到壁画,有的竟然有几层楼高,上百米长,和建筑物结为一体,巧妙地利用门窗、阳台、凹角凸棱等,让人以为真有一片美好空间延展开去。画的内容则无所不包,有美女武士、走兽飞禽、陆沉海啸、山川风光,还有名人肖像、民俗传说、政治理想、公益宣传。这些画作无疑美化装饰了城市,舒缓了无处不弥漫的生存压力。很多作品流露的情感迥异于白人主流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理念,其中有很多挣扎,有大声抗议,有痛苦坚持。这些作品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现代城市壁画运动的产物,有“人民艺术”之称。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圣菲是街头壁画最集中的城市,都数以千计,先后出现了一些世界闻名的作品。但是它们都很难长久存在,绝大多数在风吹雨淋中消失了,这也是街头壁画的一个特点。

  北京有几处知名的涂鸦墙,已经成为了热爱涂鸦的游客来京游玩的必去之地。在樱花东街的涂鸦墙因毗邻中日友好医院,又叫樱花东街,似乎就有很多日本人聚居,于是涂鸦中或多或少就带着些东瀛的味道。一街之隔的服装学院里,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也是涂鸦大军中的一员。不宽也不长的一条小街,只因五颜六色的涂鸦连成一片,故而在北京细纹纱窗一般繁密的街道中显得卓尔不群,蔚为壮观;中国人民大学涂鸦墙自诞生之日起,便以自由、随性、夸张、青春的特点作为校园文化及市井文化的载体而存在。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它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涂鸦画表达了青年学子对社会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广泛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学楼边上的一堵墙成了广告专业高才生们的画布。这里与其他涂鸦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们与学院宣传栏“交相辉映” ,见缝插针地塞在宣传栏之间空白的墙上,好像是在一个挨一个的城墙垛口里探身张望的淘气小孩……

  从太平洋西岸到太平洋东岸再到大西洋,从古至今全世界的艺术家似乎都在说:绝不让墙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