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带着那十六岁的面红,向着那六十的帅迈进。

 

    电影《岁月神偷》《车手》《桃姐》对香港电影风格的回归是否预示着香港流行文化的再次复苏

    近年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香港流行文化则寸步难行。上述词人词作证明虽然香港唱片业尚处寒冬,但创作活力仍生生不息。过去数年间,曾经有如一潭死水的香港电影先后有如《岁月神偷》 《东风破》 《打擂台》和《桃姐》等本土、怀旧的来又有活力,敢于探索不同可能性的“新香港电影”出现,令香港电影业看见一丝曙光。不注重速度,反而讲究技巧的《车手》一片说得清楚:“不要老是跟人尾灯,好好控制自己的车” ,最重要的是八千转、两咪车,要去的时候去到尽,走出自己的路。 ”虽然身陷困境前路难行,仍要保持高速运转等待时机,此话同样适用于香港粤语流行曲。

    笔者很爱美国诗人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春天和一切》诗中说寒冬之后便是春天:“表面上毫无生气,然而姗姗而来的,耀眼的春天已经到来……一片寂静,巨变却已来临:它们把根扎入地底,万物开始复苏。 ”黄伟文近作《第二春》正好为本文作结:“带着那十六岁的面红,向着那六十的帅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