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应用型艺术教育的试验田
作者:本刊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首届研究生入学,赵薇、柴静、张腾岳、赵普等成为首届学员——

艺术硕士:应用型艺术教育的试验田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推出为热爱艺术的莘莘学子们提供了更多机

  近日,“中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首届研究生入学暨招生宣传发布会”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作为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首届研究生的代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柴静、《走近科学》节目主持人张腾岳等分别表达了各自被录取为中国首届MFA研究生的感想和心声。以此为标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32所高等院校开展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试点教育正式步入实际运行阶段。从200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到2006年6月首届艺术硕士研究生入学,针对当今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开辟的这块培育试验田能否喜得收获?有人信心满怀,有人仍在观望,还有人提出质疑。艺术硕士,作为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名词,无论持何种看法,我们都需要认真解读一番。

  32 所高校试点 千余名学员入学

  据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介绍,MFA首届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今年报考人数共计4138人,计划招生1390人,32所试点院校共录取1095人。其中不乏许多活跃于当今各艺术舞台、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艺术工作者。第二届的招生工作也已于近日展会开,全国32所试点高校计划招生1390人,与去年持平。为确保培养质量,今年暂不增设新的招生院校,不扩大招生规模,招生对象尚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外籍人士,今年MFA以创立教育品牌为根本宗旨。

  中国内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舞蹈、美术8个学科领域,并从去年起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32所高等院校试点招生,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且有艺术创作实践经历,通过脱产或在职半脱产的方式学习,学制2至4年不等。针对艺术硕士的报考,“教指委”委员、电影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表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初试实行全国联考,复试由招生单位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此外,该学位的设置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艺术领域从业人员高学历的要求,成为很多艺术名人登堂入室的递进台阶。

  MFA的设立针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紧缺

  为何要设置艺术硕士?去年3月2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下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其中写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统筹规划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积极进行学科结构、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的调整和优化,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办法》,经研究、论证,拟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即MFA)。”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相关文件中论及我国设置和试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时,特别强调了该专业学位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急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并进一步阐释道,目前我国文化系统从业人员出现了整体人员过剩,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却十分紧缺的局面,应当说此种局面是促成艺术硕士应运而生的重要方面。

  根据“教指委”的统计,目前全国拥有300多个戏曲剧种,1500余个剧团;有话剧、儿童剧等团体86个,电影制片厂32个,电视剧制作机构198个,拥有一支非常庞大的专业艺术人才队伍,但具有硕士学位的艺术专门人才很少。我国有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可招收音乐表演研究生,但学生毕业后基本都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真正从事音乐表演的极少。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全国中小学专职艺术教师35万余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专兼职近5000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具有硕士学位的艺术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文化系统从业人员168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1万人,研究生学历占1%,本科学历占12%,大专学历占26%。因此,整个文化系统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打破我国艺术教育只有文学硕士学位的惯例

  上述提到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尤其体现在研究生教育上,这就涉及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问题。有关人士提出,长期以来,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规格单一、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没有很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艺术创作的特点恰是拥有很强的技艺性,且专业成才周期长,专业性学习方式贯穿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而我国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标准不利于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种状况也导致许多极富艺术才能的人才失去了专业上继续提高的机会;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主要精力是应付公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其最具光彩的专业技艺;大多数进入艺术创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并不具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因而也很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成为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一些具有天赋与才能的尖子人才,不得不选择到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深造。如此看来,适应艺术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社会需求,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增设艺术学专业学位,培养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硕士,强调了自身的学科特点,这个名称的正式设定从此打破了我国以往艺术类教育只有文学硕士学位的惯例,不但将为艺术类学院提供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方式,并在培养专职艺术理论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以实践和创造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让艺术教育回归到真正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育渠道中。

  既借鉴国外经验也体现中国特色

  尽管MFA在中国还有些陌生,但MBA、MPA对于很多人来说却已是耳熟能详。艺术硕士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国外早已是成熟的专业学位,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都设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以美国为例,约有30所高校授予影视制作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其中的纽约大学影视学院、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影视学院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培养影视艺术人才的知名学府,培养过许多影视艺术大师。

  我国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方案是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结合中国艺术创作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据了解,国外的MFA已是创作领域中的最高学位,并没有博士学位,拿到MFA是相当高的荣誉,不仅能找到好工作,同时也具有在大学教书的资格。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分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艺术硕士属于专业学位,毕业后只授予学位证书,不授予毕业证书,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或自主择业。而学历硕士为科学学位(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授予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毕业后按国家毕业分配政策就业。这能够从一个侧面看出,MFA专业学位教育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中国的艺术硕士依然沿袭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在西方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是后高等教育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职业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针对职业要求培养职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学位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此外,今后的专业学位教育还将逐渐与特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相结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即只有获得这种学位才能进入某一行业从业。作为试验田的MFA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郭文景看作是一个契机,他认为,这一学位设置带来了一种从来没有的艺术教育方式,为技艺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沿着更专业化的方向深造的可能性。正在进行时中的艺术高等教育变革以及艺术硕士的设置与试点都是在提供这种新的可能性,结果如何?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