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侯宝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纪念侯宝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李前光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隆重纪念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诞辰100周年,总结他一生取得的非凡艺术成就,缅怀他为新中国相声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他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德风范,激励更多的曲艺工作者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繁荣兴盛不懈奋斗。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文联,向出席座谈会的各位专家、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的亲属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潜心耕耘、倾情奉献的广大曲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侯宝林是相声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影响深远的一代大师,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他的经典作品在中国曲艺史上树立起不可磨灭的丰碑,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在广大观众的心中闪耀。侯宝林自幼贫寒,底层求生,饱尝旧社会生活的艰辛;他少年从艺,勤学苦练,不断探索相声艺术的高峰;他见证新旧两个社会巨大变迁,通过辛勤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从一名旧社会画锅撂地的说唱艺人磨砺成为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他不同俗流,大胆革新,倡“文明”之风,让相声从瓦舍之间走上了大雅之堂,走向了世界,把相声划时代地推向了全新高峰。侯宝林不仅是曲艺界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骄傲和楷模。

  朋友们,党的十九大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提出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的目标要求。我们今天召开座谈会,对于动员和号召广大曲艺工作者继承发扬老一辈曲艺家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纪念侯宝林先生,就是要学习他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纵览侯宝林先生人生轨迹,其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且烙印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更能发出时代进步的新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曾经饱受旧社会生活磨难的他,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生活,创作表演了《婚姻与迷信》 《普通话与方言》 《一贯道》 《姓名学》 《夜行记》 《宽打窄用》等大量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讴歌新中国万象更新的经典之作。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之中,他顺应历史发展,响应时代召唤,赋予相声全新内涵,掀开了相声艺术崭新篇章。

  时代孕育人民的精神世界,人民推动时代的阔步前行。我们要学习侯宝林先生认真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不断校准新时代文艺的坐标定位,勇于肩负说唱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用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讲好气象万千的中国故事,以沁人心脾的曲艺作品诠释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拿出更多具有现实光芒的优秀作品,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纪念侯宝林先生,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无论何时都应时刻铭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艺创造。侯宝林的一生,是为观众、为人民的快乐而拼搏的一生。因为吃尽了旧社会的苦,所以他最珍惜最懂得最眷恋人民给予的甜。他曾说过:“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 ”正是因为这种热爱人民、感恩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怀,成就了侯宝林宽广的艺术之路。曾有研究者评价他说:“他从来没有戏弄过人民,从‘我就是观众的仆人’出发,界定了相声演员要有‘老实’ 、‘厚道’的品质。 ”为民求乐是他倾其一生的生动写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民求乐其乐无穷。笑声永远留在了人民群众当中,实现了侯宝林艺术生命的不朽。我们要学习侯宝林先生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理念,注目人民的冷暖,追随人民的脚步,体悟人民的喜怒哀乐,把百姓至上融入到血液之中,把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转化为一篇篇精品力作,反馈人民,滋养人民的精神世界,让曲艺在服务人民中实现生命永驻、彰显最大价值。

  我们纪念侯宝林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志存高远的人生追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坚守住理想、耐得住寂寞、保持住格局,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侯宝林潜心研究相声,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为了说好相声,他刻苦学习,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为了提升相声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他坚守格调、大胆革新、化俗为雅;为了繁荣相声事业,他息影舞台,醉心研究,夯基筑石。侯宝林以花甲之年钻书本、写文章,团结带领一批热爱曲艺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留下了《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 《曲艺概论》等极具学术价值的宝贵著作,填补了曲艺基础理论研究的诸多空白。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推动了相声的普及和传播。他致力于筹建曲艺研究所,发展曲艺学术研究,为曲艺事业的长远发展殚精竭虑。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嘱托后辈,“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 。侯宝林对学术的孜孜以求,为他作为相声大师的修养与品格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为今天的曲艺工作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迪。

  抱真唯守墨,用求每虚心。我们要学习侯宝林先生对艺术的学者情怀、对义理的探究精神,对事业的高远志向,辛勤耕耘、诚意创造,用学术研究、用创作表演、用理论评论、用责任担当,奋力推动中华曲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纪念侯宝林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德艺双馨的高尚品格。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文艺工作者必须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侯宝林之于相声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在前辈的基础上彻底剔除了相声中的“荤口” 、“脏口” 、伦理包袱和对艺人自身的糟践,敢于逆流而上,保持相声清新的格调和品位。他开相声“文明”之风,崇尚艺术品质,不随波逐流,与孙玉奎、罗荣寿等人发起成立相声改进小组,在作家老舍和学者罗常培、魏建功、吴晓铃、吕叔湘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净化相声内容,优化表演形式,成为新文艺运动的领军人物,使相声堂堂正正地走入大雅之堂。侯宝林带给人们的是健康的、高雅的、艺术的、审美的笑声。他的《戏剧杂谈》 《改行》 《戏剧与方言》 《关公战秦琼》 《橡皮膏》等,都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的经典之作。正是源于对格调和品位的执着坚守,他的相声之路从市井走上了舞台,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了世界舞台,深受人民群众热爱,蜚声海内外,更是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侯宝林大力倡导的文明相声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的主流,也是他之所以成为相声界一代大师的决定性因素。

  尚艺方能安身立命,崇德则可行稳致远。我们要学习侯宝林先生自觉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做行业良好风气良好形象的倡导者和维护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各位艺术家,朋友们!大师虽去,风范永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纪念。衷心希望广大曲艺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侯宝林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曲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