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翻拍轮回的“西游”
作者:夏末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昔

  86版《西游记》的剧迷一定记得孙猴破山石而出,奔跑欢叫着“师父,师父” ;一定记得悟空与黄风怪大战,八戒去寻他,一路喊着“猴哥,猴哥” ;一定记得唐僧夜补虎皮裙,记得一抹残阳里师徒四人渐行渐远的身影。所以在2011版《西游记》里看到悟空张口闭口“我师父教导我们说” ,八戒贼兮兮地称赞师父“真是一身好皮肉啊,哪天我们自己吃了,也省得妖怪惦记”等《武林外传》式贫嘴的时候,一定鼻子都气歪了。

  2011版《西游记》是一卷庞杂的世相。它辟出篇幅大写八戒与高翠兰的情深意重、奎木狼星与天女侍香的人间恩爱;选了漂亮姑娘出演身世坎坷的白骨精、为报恩在尘世苦等唐僧300年的白鼠精。曾经正邪两立、善恶分明的价值判断在新版中呈现出多元离散的取向。曾经所有妖怪是同一个妖怪,他们面目可憎,动辄喊打喊杀实则寂然无闻;而当妖怪也有了人性,这就不再单纯是一个西途远道降妖伏魔的故事。它更近于这世界的真相,人、神、妖的截然分野让位于立场混杂的多方喧哗,无意中揭露的是义的渐隐与情的泛滥。

  名著本来就是多义的,它于千百年里折射出每个时代的镜像,迎来日出送走晚霞,25年是一个轮回,剧里剧外的你我都已跋涉千山万水。

    中外

  2004年美国拍摄的The Monkey King酷似一款东方主题的RPG游戏。美国青年尼克受观音点化,开启寻找吴承恩、保护《西游记》手稿、拯救世界之旅。令人深味的是影片中几句台词:“几百年来,人们拜读您的著作,孩子变得懂事、勇敢,成年人学会遵循内心、反抗不公,您的文字被译成多种语言为世人所享有……”影片中充满天马行空的中国意象,如会说话的兵马俑,言必称“子曰”的大反派, 《西游记》手稿的中国红封面上印着金色的龙,但其对《西游记》的基本判断是美式的,“遵循内心、反抗不公”是西行前的“美猴王” (The Monkey King) ,非唐僧之徒“孙悟空” ,且他只是主人公的帮手之一。虽然原著中他的所作所为大体符合美国电影中常常指涉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但很显然,文质彬彬、多情而富于正义感的尼克比他更接近美式英雄理想。

  1978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拍摄了最早的《西游记》电视剧此版本中的唐僧由女性反串出演。乍一看匪夷所思,但熟悉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的日本动画片的观众一定不难理解,动画片中众多终日杀伐的勇士背后均有一位真善美的女性作为精神领袖,是为大和民族“樱花与刀”的美学伦理。日籍《西游记》以师徒四人识破无字经书再度踏上征程作结,因过于脱离原著而在中国禁播并曾受到六小龄童客气的拒斥。而它对原著性别感的唤醒却暗中指向在构建人物关系时,中日文学影视作品创作理念中的某种契合。

    另类西游

 

  @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从猢狲到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如孙悟空。孙悟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为善,懂得如何建立一种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 ,反观诸已,所有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融入团队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就让我们随着悟空的心路历程,重走一遍西天取经的路。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 《西游记》是写唐僧先生的故事。唐僧一直是我心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丈夫之一。吴承恩肯定是被整怕了,所以把自己的本意藏得很深很深。

  @网络西游:唐僧:悟空,给为师把紫金钵盂和筷子拿来,悟净,你去厨房看看八戒熟了没。众妖:观音菩萨,你把黑熊怪、青狮怪和黄眉老妖这些账号都注销了吧,我们玩不起,派我们跟唐僧师徒作对,你把他们属性调那么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