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看日本漫画长大的孩子乐此不疲地做着同一个游戏,那就是角色扮演。漫画家擅长塑造天赋异禀而不自知的主角并详细描述其异能唤醒、不断升级的成长过程,主人公往往肩负拯救世界与伸张正义的重任,在战斗中悟彻真谛、获得友谊。揣摩青春期个体意识对自我以及对世界的期待,并营造作品的代入感是日本漫画深入人心的制胜法宝。
这也是《龙珠》席卷一代中国早期漫迷的原因,作者鸟山明在《龙珠》卷首提到:“ 《龙珠》虽然具有中国味,但舞台并未特别限定在中国,时代也没有明确,整体的故事架构很简单,我想在细部及结局天马行空地发挥。 ”贝吉塔星赛亚人“孙悟空”流落地球,身体如钢,力大能举起汽车,被告知龙珠散布于世界各地,集齐七颗可召唤出神龙,实现一个愿望,从此踏上寻找龙珠的冒险之旅,并顺手拯救了地球和宇宙。 《西游记》元素在《龙珠》里若隐若现:“孙悟空” 、筋斗云、牛魔王、眉间有第三只眼的强劲对手等,但真正鼓动着读者心灵的无疑是“集齐” 、“神龙” 、“愿望” 、“冒险”这些充满未知挑战的词汇,愿望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这部漫画令年轻的“孙悟空”们过了一把“有奖励机制的施展暴力”瘾。
理想
“什么时候到天竺? ”“虽然不停地绕远,但一直在前行。 ”峰仓和也的《最游记》也许是《西游记》在日本漫画中最完整的移植,开篇即言:“为了阻止红孩儿策动的牛魔王苏生,观世音菩萨命令玄奘三藏带领悟空、八戒、悟净前往天竺。 ”西行途中遇到的妖怪多少都在原著中有迹可循。行程中,师徒四人复杂的身世与坎坷的过去渐渐浮上前景,而降妖除魔成为故事的底色,藉此探讨的是人与妖的划分及其不合理。作者赋予了四位主角新的形象——三藏吸烟、沉默寡言,悟空贪睡好吃,八戒是知心哥哥,悟净崇拜女性,而且他们个个“帅得人神共愤” (漫迷如是说) 。《最游记》的吸引力并非简单的“代入感”可以解释,它是对理想人格气质的塑造和想象,孤独、倨傲、忧伤、责任、救赎,是青春反叛时期的关键词, 《龙珠》与《最游记》是给予不同适龄者的西游神话。
现实
角色扮演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避难所,代入感令人出离现实的种种困境而到达幻想中的极乐彼岸,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读《少年维特的烦恼》 ,自我有所代入但并不回避生命的艰辛,今天年轻人扮演着无所不能的男主角、人见人爱的女主角,一味自我麻痹、自我欣赏恐怕并非正途。而“搞笑漫画日和”就是打碎“代入致幻”的一剂猛药,“日和”系列致力于以戏谑的方式把一切可称为“情节”的都还原为废墟与浮云,以直白甚至潦草的表现手法阻断一切审美化、戏剧化的可能。 《旅程的终点》是关于《西游记》结局的探讨。三藏与悟空、悟净在天竺“门口”不择手段争夺第一名,八戒早已在途中被他们当点心吃掉,而三藏伪善地以“想想八戒临死前所说的话吧”劝诫悟空、悟净维护团队精神。它被网络配音团队译成中文,此间嬉笑怒骂无所不有,是一场草根的狂欢,围观者在语言的无意义与价值的消解中更加接近现世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