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强书记和李家庄
作者:杜晓飞  来源:中国艺术报

老支书讲述育英学校历史 孟鹤 摄

  李福强,黑黑瘦瘦、沉稳干练,是晋州李家庄村的“第一书记”。他不善言谈,但说起李家庄的历史和变迁,便会变得滔滔不绝,如滹沱河的流水,平静而又有内涵。

  30多年前,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李家庄,只有20多岁的李福强已经是城里地毯厂的车间主任,他放下自己的大好前程,回到了村里,毅然挑起了重担,当起了村支部书记。

  他要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

  当时的李家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生活水平偏低,还有外债30万。谁可以带领大家走出这“泥潭和土窝”?村民们充满了质疑,亲人也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但已下定决心的李福强没有退缩,只身一人跑到南方,发动亲戚关系寻求到了外援,借来设备,在村里创办了工厂,一年后,还清了外债,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后来,他又创办了地毯厂、化工厂、玻璃厂等10多个村办企业。村子有了集体收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个个笑逐颜开。李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李福强被评为第二届河北“省级明星乡镇企业家”、石家庄市“优秀企业家”。

  “我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庄人,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不管干什么必须干好,他们还教育我怎么做人,要造福于人民。”看着村里的变化,他发自内心地高兴。他说:“抓农村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李福强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得到上下认可,而后调到镇里当镇长、镇党委书记,又从镇里到了晋州市任农业局书记、政法委副书记……

  30多年过去了,退休后的李福强再次回到了李家庄,被村民选为村支书。“群众选我当干部,我当干部为群众!”李福强说。

  再次担任村支书后,他带领群众,硬化拓宽了村内主干道1.4万米,道路变通畅了;新修下水道,解决污水遍地流的现象,街道变干净了;安装路灯60余盏,“中国梦”路灯近100盏,粉刷了主干道两侧的墙体,人们的生活豁亮起来了;铺设地下灌溉管道,解决了灌溉难题,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了;搭建高清无线监控的“天网”,和现代化生活接轨了;村图书室藏书3000册,两个健身广场供大家休闲娱乐……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幸福感倍增。每逢中秋节,全村每人一斤月饼;春节,发放大米、食用油、春联。为方便村民办喜事,李家庄村建起了婚宴大厅,配以高档音响、灯光及舞台,深受村民欢迎。

  当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拥抱着这个滹沱河畔的村庄,当晋州市第一个音乐喷泉在这里响起了动听的乐曲,李家庄变得更加迷人和温馨。

  晋州是一代名相魏征的故里,在李福强和村两委的争取下,李家庄专门建起了魏征公园,以供瞻仰和纪念。魏征公园,小巧玲珑、荷香古韵,园林周围还有书法家题字,内容多数是魏征的名言警句。

  咳嗨腔是李家庄特有的地方戏曲,源于晚清冀中平原街头巷尾的民间小调,吸收其他姊妹剧种的营养慢慢演变而成,因唱腔里多用“咳”“嗨”而得名。2013年,李家庄咳嗨腔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李家庄咳嗨腔,李福强注册了晋州市李家庄玄成咳嗨腔剧团有限公司。李家庄村咳嗨腔剧团恢复后,复排了《百草山》《老鳖一拜寿》《宝珠记》等剧目,在河北电视台、晋州电视台的晚会上精彩亮相,使咳嗨腔这一传统戏曲得到了传承。2018年,李家庄被评为晋州市特色文化村。2021年端午节,咳嗨腔和晋州的官伞、剪纸一起走上了央视,参加了《传奇中国节》的展演。

  李家庄不但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着鲜明深刻的红色烙印。

  晋察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炮兵部队、抗美援朝部队都曾在李家庄驻守或停留过。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晋察冀野战军首长罗瑞卿、杨成武及其家属在李家庄村居住一年多时间。还有朱德总司令也在村里住过一段时间。他们和李家庄的村民亲如一家。晋察冀野战军4所干部子弟学校之一育英学校就诞生在李家庄。

  为了传承红色精神,李福强带领大家在李家庄打造了红色文化一条街,建起3个红色纪念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纪念馆、杨成武故居纪念馆。3个纪念馆建成后,李福强邀请育英学校的老校友来参观,他们激动地和大家讲起了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讲起了自己的师长朋友。目前朱德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第四野战军纪念广场也正在筹建中。

  致富不忘党的恩情,李家庄以传承民族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为己任,砥砺前行,一路走来,一路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