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畔的抗日英雄刘志恒
栏目:笔荟
作者:王志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呼兰,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与哈尔滨隔江相望,蜿蜒的呼兰河从小城边缓缓流过。这里是作家萧红的故乡,呼兰这座小城也因为她的《呼兰河传》而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直到高中毕业,才离开家乡到北京读大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为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策划举办了“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近期,我参与了大展的筹备工作。其中,展览第二篇章“崇高信仰”通过探寻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以微观视角再现为党和国家奋斗、奉献、牺牲的革命先辈的悲壮史诗。由此,我不由得想到我的家乡,在呼兰这片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和爱国志士,他们以崇高信仰为指引,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坚定不移跟党走,在黑暗中坚持战斗,在危险中传播希望,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曾任中共呼兰县特别支部书记的刘志恒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刘志恒,1910年生于吉林省宾州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1928年小学毕业,进入宾县县立中学读书。在宾县中学读书期间,受冯健民等进步教师的影响,刘志恒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多次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32年9月,由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转到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立第二中学高中(师范科)。在哈尔滨读书期间,刘志恒的同学中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他们的带领下,刘志恒积极参加了同学们开展的为抗日募捐和向校方要求增加伙食费的斗争。1932年11月,由二中团支部委员董雨航介绍,经团支部书记张涤华和团区委书记刘宝琪批准,刘志恒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从二中毕业后,刘志恒受团省委的派遣回到宾县工作,先在九千五小学任教,后调到西门里小学任教。1934年春,团省委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刘志恒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在此期间,刘志恒先后九次到哈尔滨寻找党的组织,终于在1935年10月找到董雨航和中共满洲省委代表金涛。之后,由董雨航介绍,刘志恒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奉命返回宾县从事革命斗争。

  1936年春,中共哈尔滨市特委书记韩守魁派刘志恒到呼兰县,担任中共呼兰县特别支部书记。刘志恒到呼兰后,以县城兰清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刘志恒充分利用教员的身份,向学生们传播进步思想。那时候小学分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刘志恒教的是高小班。当时的学生年龄都偏大,对新思想接受较快。刘志恒讲课深入浅出,学生们都爱听他的课。他经常利用课堂向学生们讲授进步作家的作品,传播进步思想;以给毕业班的学生补课为由,向学生们介绍国内外时事新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而不是夷邦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受人欺压呢?大家知道,宋代有个文天祥,他被俘以后誓不投降,坚贞不屈。难道他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岳飞是民族英雄,他在《满江红》中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刘志恒还常常借题发挥,揭露日伪当局的反动嘴脸,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还把思想进步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读书会”。

  刘志恒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和培养进步分子,宣传反满抗日。学生白刚富有爱国热情,对日伪统治不满,思想苦闷。一个星期天,刘志恒和朋友借带白刚去呼兰河划船游玩之机,历数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和呼兰人民的苦难生活,讲述《桃花扇》里的侯朝宗和投汨罗江以报国的屈原,讲述鲁迅和郁达夫的作品,说到激动处,还唱起了《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刘志恒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长不了,我们不能灰心,要和他们干!”刘志恒住在呼兰县城安康胡同,和同校教师赵景裕住对面屋。在刘志恒的影响下,赵景裕也坚定了同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刘志恒就是这样,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失时机地开展工作。在刘志恒的培养下,许多学生思想进步很快,出现了如白刚、周兴业、张孝、蔡国祥、梁瑞卿等一批积极分子,并发展了与刘志恒一同到呼兰的苏铭涛及学生白刚、周兴业入党。

  刘志恒积极进行社会活动。他常去呼兰南大街的会友书局买书,和书店经理姚庆友很熟,关系较为密切。为了避免引起学校的注意,刘志恒在会友书局建立了秘密交通站。上级来的文件,一般都送到会友书局。姚庆友和王洪儒以及花店的刘泽仙关系不错,也常通过他们二人传递信件,以此与上级组织取得联系。中共哈尔滨市特委派唐景阳多次到呼兰送宣传品和党的指示,刘志恒及时向同志们做了传达和宣传。他把上级来的传单放在枕头里秘藏,在适当时机,转给群众。这些反满抗日的主张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刘志恒的活动,引起了校长高文国的怀疑。一次刘志恒给学生讲课,高文国在窗外偷听。当听到刘志恒对学生们说“我们不能当亡国奴,要团结起来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时,高文国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日本人,又怕牵连到自己,于是偷偷到县教育局“活动”,寻找借口,于1936年11月,把刘志恒调往望山堡小学(今在白奎镇望山村)。刘志恒出发前,特别对白刚说:“我走后,你要经常给周兴业、张孝补课,一定要让他俩来年考入中学,培养我们的人。”刘志恒还到哈尔滨市特委汇报了自己调到农村教学的情况。11月底,他到望山堡小学任教。他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利用一切时机接触农民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和他们唠家常,帮他们写信、算账,同时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1937年4月15日,日伪反动当局对共产党人进行大检举、大逮捕。4月16日,韩守魁外出联系工作时,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中共哈尔滨市特委宣传部部长傅景勋、交通员桑如桂一同被捕。哈尔滨市特委所属的巴彦特支、宾县特支、呼兰特支、陶赖昭特支均遭破坏。由于韩守魁的供认,4月17日,中共呼兰特支书记刘志恒被捕,敌人还逮捕了他的妻子苏铭文和3岁的儿子刘哲民。之后,教师赵景裕,学生白刚、周兴业、张孝、蔡国祥、梁瑞卿,会友书局经理姚庆友等人陆续被捕。在哈尔滨日本宪兵队,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刘志恒大义凛然,拒不屈服。7月21日,日本宪兵将中共呼兰特支书记刘志恒、宾县特支的吕大千等28位革命者,枪杀于哈尔滨圈河(今太平桥)。刘志恒为呼兰人民的觉醒和党组织的发展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像刘志恒一样的民族英雄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党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党史,感悟思想伟力,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发扬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锤炼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格、提升自身能力、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大型活动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