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要力戒浮华
作者:苏香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课程改革的深入既解放了教师,又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因此,我们欣喜地发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率提高了,学生变得灵活而充满活力,教师变得睿智而包含激情。但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实践的同时,经常不经意地偏离理性和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出现了一些浮华现象,以致影响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地推进。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张扬个性不能冲击正常秩序

  注重个性发展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但部分教师曲解了“个性”和“面向全体”的内涵,忽视了学生“受教育者”的身份,片面地追求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课堂的积极活跃,人为地淡化课堂秩序,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经常在音乐课上发现,有的学生兴趣所致,不假思考,不顾他人,率性而为;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似听非听;有的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做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自由有余而约束不足,而课堂秩序的涣散必然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想音乐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即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教师为主导,即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学生在音乐课上应该是自由而不散漫,受约束而不呆板,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与其他的文化课相比,本身就较为轻松活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容易放松自己,当然这对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是有好处的,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度”的把握。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但是更需要对音乐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当某个学生的行为影响课堂时,我们必须以多数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对该学生施以必要的约束。这样做决不是抹杀学生的个性,因为个性并不等于任性,而是有效控制音乐课堂的教学秩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利益。

  其次,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教学必须有一个令人舒畅的课堂环境。心理学家弗雷法克·琼斯研究认为无序的课堂会使教师失去大量的教学时间。试想一下,混乱无序的音乐课堂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美的享受,学生的审美体验从何谈起?因此,必要的课堂秩序能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使音乐课有序而引人入胜,并从根本上保证音乐课堂的魅力,给学生带来真正的自由快乐,这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

  不求表面热闹注重实质内容

  课堂改革后的音乐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明显增加,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是,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效果而冷落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音乐课:在一节本应该以唱为主的音乐课上,教师先把歌曲播放一遍,然后就把搜集来的有关该歌曲的创作背景、风土人情等等统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遍,之后再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韵律一起来动一动、跳一跳,似乎这样为学生学唱歌曲作好了铺垫,但是等到真正学唱歌曲时,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这时教师往往又要在歌曲中加入打击乐器,请部分学生伴奏,一部分学生表演等等。到最后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表面看是很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是,对于真正学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呢?多的只是一些“花拳绣腿”,而失去的却往往是实质的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有活跃的形式,更要有实在的内涵;既要给学生美的熏陶,又要能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要达到这一目的,至少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把握好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在现今这个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拥有一个更大的资源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唱片、书刊、杂志等多方便快捷的途径来了解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艺术资源。但是,教材始终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是最好的范本,它的编写依托“课标”,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因此,音乐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再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外的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连接其他课程资源的纽带。

  第二,把握好技能学习与情感体验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教师几乎都对知识技能学习感到比较迷茫,不知道究竟怎么上才能把课上好。因此,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把上课的重点放在了情感体验上,以致于现在很难在音乐课堂上看到学生训练有素地歌唱表演。殊不知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使学生获得更好情感体验的基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就要让他们具备理解的能力。海伦·凯勒曾说“一个人想要真正深刻地鉴赏艺术,就必须训练他的眼睛”。同样我们要想享受美,就必须让自己有一对音乐的耳朵。而这些都是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的,因此,教师应该摆正心态,让学生掌握好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是深刻有意义的。

  第三,把握好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渗透的关系。把语文、自然、地理、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引入音乐课堂,可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这些相关的知识要不要用?什么时候用?以什么方式呈现?等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用的恰到好处,切不可因为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效果而使音乐课变了味。

  总之,实施新课程的音乐课必须是真实、高效而又有理性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而改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构建和谐繁荣的中小学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