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珍藏了一份1933年4月23日第七十二期《红色中华》报,是红军长征之前在瑞金编辑出版的,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这份《红色中华》报还是一份“五一”特刊。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白色恐怖的局势,能够留存下来的出版物已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一份在苏区影响深远且具有很强鼓动性的《红色中华》报了。据记载,除了建国后国家有关部门花大力气在民间收集整理了一部分,另外加上个人捐赠的,目前零星在各主要博物馆、党史陈列馆的也就仅存几百份。
这份虽有残缺却来之不易的《红色中华》报是笔者三下江西、安徽,在一位藏友帮助下苦苦寻觅取得的,所以异常珍贵。据该报的原持有人讲,他是偶然在江西乡下一个偏僻的村子里收来的,当时看到的只是一个大大的黑糊糊的纸团,是老乡拆除旧房子时在烟筒里发现的。他买回后用水反复小心浸泡,然后分解出难得的3份。
笔者珍藏的是其中相对比较完整的一份,虽然报头间“中华”二字稍有缺失,但并不影响其珍贵的价值。轻轻打开这份《红色中华》报,在首版顶端印有一行醒目的黑体字“大批工农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来迎接‘五一’劳动节”。在横排字的下面还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庆祝“五一”的插图,这帧插图别具匠心,采用代表工农阶级的斧头与镰刀做成“五一”的“五”字,然后在镰刀把手(“五”字下边的横杠)上面悬挂一支代表军队武装的长枪,恰好构成“五一”两字。虽然该插图的设计者有待考证,但是其娴熟的设计风格,从另一个侧面也充分体现出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红色中华》报编辑人员严谨认真的办报特色。
无论翻开中国共产党党史还是新闻出版史,对于曾经辉煌一时的《红色中华》报都会写下重重的一笔。《红色中华》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也是自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根据地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该报铅字印刷,创刊伊始为周报,后改为3日刊,对开4版,多时达10个版面,与《斗争》、《红星报》、《青年实话》并称中央苏区四大红色报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为了迷惑国民党的围剿,配合红军主力顺利转移,因病留在苏区坚持工作的瞿秋白继续出版《红色中华》报。直到1935年1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俘牺牲后停刊。期间由于国民党对苏区的疯狂迫害、烧掠,瞿秋白主编的《红色中华》报目前国内仅发现两份,一份在台湾陈诚私人图书馆,另一份被火焚去近半,珍藏在瑞金革命纪念馆。另据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回忆,在长征途中也曾编辑出版过油印版的《红色中华》报,但是至今未见到实物。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瓦窑堡后随即着手复刊《红色中华》报,后因国内形势需要于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即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前身。至此,《红色中华》报完成了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