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
作者:解小青  来源:中国艺术报

泰山石敢当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选登

  编者按:书法的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是两者螺旋式的上升。每个时代都有书法大家来引领潮流,后人沿着他们的足迹一路走来,使书法艺术之花常开不败,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们的品格修养和艺术成就堪称典范,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支撑着仰之弥高的艺术巅峰。本刊将陆续刊登发生在当代书法大家身边的故事,记录他们的言行,展示他们的作品,以鼓励后学、启迪后学。者按:书法的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是两者螺旋式的上升。每个时代都有书法大家来引领潮流,后人沿着他们的足迹一路走来,使书法艺术之花常开不败,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们的品格修养和艺术成就堪称典范,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支撑着仰之弥高的艺术巅峰。

  本刊将陆续刊登发生在当代书法大家身边的故事,记录他们的言行,展示他们的作品,以鼓励后学、启迪后学。

随欧阳中石先生泰山行记

  五年前,应碧霞元君祠之请,年逾古稀的欧阳中石先生亲登岱顶,书写楹联。我便有了得瞻岱岳的机缘,而且一路跟随老师身旁,随时上课,幸何如也。

  我是第一次上泰山,对于五岳之尊,向往已久,而这次我一定要拾级而上,亲身领略一下步登泰山的艰辛滋味。尤其是雨中徒步,真是快何如也。

  到了碧霞祠,在道长清越的木鱼声中,先生入乡随俗,虔恭地奉上三柱香,并将燃香插入香炉。我们知道先生是无神论者。我理解先生的虔诚是对五岳独尊的泰山和生养自己的泰山文化的一种敬意。欧阳先生是山东泰安人,出生在城里的望山街上,真正是在泰山脚底下长大的,是名副其实的泰山的儿子。先生常对我们讲起小时候和小伙伴在泰山嬉戏流连的情景,特别是盛夏时节,躺在经石峪刻有金刚经的大石头上,看着清水软软地漫过字痕,心里最是惬意。

  先生此行拜的是泰山,是泰山文化;拜的是“天”,是乾坤大道。天无私覆,大道必长,这是华夏文化的根脉所在,它形成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文化情结和一种文化信仰。面对博大精深、历久而弥强的中国文化,我想,先生更多的是感到一种出于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一种对历史负责的忧患意识。

  爬山途中,我们特地绕路观览了经石峪,漫山的石头,满眼的字,真是感到天地皆字,天地皆书。汉字,这个古老精深却又永葆青春的文化精灵,真是无时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先生从小受到这种文化的浸孳,才有他自己的一番感触,也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在碧霞祠栖宾馆吃罢晚饭,先生动笔书写楹联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为真正体现碧霞元君祠这个泰山上最富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先生选了两幅清缛绮丽的清人撰联:“碧落高居金台传妙诀,苍生溥佑木德仰慈恩”;“三素云英扶降节,九光霞缬丽青坛”。先生展纸铺毫,意度清和,写的是工稳的楷书,笔意清圆秀润,笔笔行来,行速缓缓款款,在朴茂的笔道之间,先生似乎还想容纳更多的东西。这次写的与给“寺院”中的字有些不同,不是往常颇多魏碑气息,而是堂堂皇皇、雍容肃穆,颇多清越之气。我意识到先生写道家的东西便和写释家的东西有些明显的不同了。是啊,泰山人书泰山联,这种游子情愫,岂独笔墨可以仿佛?

  兴致正盛,先生又写下自作诗《泰山颂》:“青松郁郁千年翠,碧岳苍苍万世尊。立地横空擎日月,支天转斗頫乾坤。”这首诗,我见先生写过,但这次书来,末句作了改动,原来是“支天转斗小乾坤”,现在改为“支天转斗頫乾坤”,“小”字改为了“頫”字,我想这是欧阳先生以此番亲历泰山的体会改成。一个“頫”字,显出一种主动容纳的胸襟和怀抱,更把乾坤之“道”与人事之“义”合二为一,道出天人合一的神髓。如果不是自己亲临泰山,是不会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在泰山顶上,才有可能更深地理解这种孕育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源。

  在这幅《泰山颂》上,先生躬谨地落上“乡里小子中石敬拜”数字,并钤上闲章“泰山石敢当”。先生名“中石”,也常以“石”自况。作为一颗石头,一颗泰山之石,此山此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文人学者风骨的写照。这种观念衍承着泰山文化,也丰富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积淀。这个“石”字的份量很重很重。而一个“敢”字,又透出豁达与坦荡的豪迈与自信。我想,先生当之无愧。

  带着意犹未尽的收获和感慨,从泰山归来,我一直在想先生写的诗句“碧岳苍苍万世尊”的“尊”字,虽然我还没有想得十分清楚,但我已体会到了端倪,我想细细地体会下去……

  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起来这已是五年前的事了,但依然常常忆起,忆起欧阳先生写字的情形,忆起他的教诲。

 

中间为刘继瑛先生手绘牡丹图,
左、右分别为欧阳中石先生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