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家的冬酿
栏目:即将消失的职业之五十九
作者:陈文春 文/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三五年陈的黄酒最是醇正,过早杂味显重、过迟酒味显淡;黄酒的真色,是菜油般的醇厚透亮,一碗酒到底都是纯黄通透的。好的黄酒,气味香醇、着杯挂壁,入口浆润、落喉烩味。

  黄酒对于绍兴人,不仅是餐桌上的琼浆玉液,更是日常饮食料理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可以去腥提味、嫩化肉材。随着技术发展,很多传统的酿制方法正被技术性流程或者药物逐步替换,为的是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提高产量、增加利润。然而,传统手艺在民间也有那么一批人在执著坚守着。

  在江南,每到冬季来临,人们便把糯米浸泡在硕大的水缸中。黄酒的制作,就是发端于这样第一道历时七天左右的工序。

  嵊州崇仁古镇,有个酒作坊,本家姓裘,以传统技法酿制黄酒至今,在当地小有名气。裘家祖辈以土法酿制黄酒,但总不如上虞方向的酿法醇正,于是父辈老裘曾到位于上虞东关的女儿红酒厂学习酿酒多年,后回到崇仁,所学酿酒技法如同一种习惯植根于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子小裘。裘家坚持以传统技法制酒的原动力,首先当然是为了生活,但在生活中升华的便是裘家人对黄酒文化的挚爱,以及对传统工艺的坚持。

  目前裘家的酒生意,基本上已经交到了儿子小裘手里,小裘年已四十好几,称呼其小裘当然是因为裘家的辈分。冬至前,裘家黄酒就已经订单颇丰。于是,小裘会在冬至前匡算好糯米和缸的量,酿酒计划已了然于胸。当然,生意归生意,到了酿酒的关键期,还需父亲老裘和他的师兄弟们到场把关。老裘会提前和几个师兄弟联系,师兄弟们不管多忙都会按约定的时间到酒坊集合。所以说,口碑都是源于执著坚守。

  对于裘家人来说,酿酒几十年,最大的感触,一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二是对酿制工艺的精益求精。话说这粮食,能填腹,经过酿制又能变成美酒,真是一件神奇的事物,所以老裘和他的师兄弟们,最是爱惜粮食,在酿制过程中,他们是不容许对糯米的浪费和玷污的,米缸、酒缸、晾槽都要提前清洗得干干净净,捞米、蒸煮、搅拌时也不能随意掉落。对于酿酒的工艺,裘家人也像是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小心翼翼,从来不用替代药物,极少使用新工具,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品质。按老裘的话说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不能毁在自己手里,还要想方设法传承下去。

  对于黄酒,老裘说:三五年陈的黄酒最是醇正,过早杂味显重、过迟酒味显淡;黄酒的真色,是菜油般的醇厚透亮,一碗酒到底都是纯黄通透的。好的黄酒,气味香醇、着杯挂壁,入口浆润、落喉烩味。特别是金秋十月,黄酒和着蟹儿肥,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一缸缸经过浸泡的糯米,捞起后装入竹篓,为的是沥水,然后再腾入木桶蒸烧,这是糯米黄酒的重要原料。糯米蒸好之后,就是香喷喷的糯米饭了。

  一桶桶糯米饭在下炉后要马上进行凉饭工序。凉饭,是把糯米饭降温,等温度降到30度,就被送入发酵房准备落缸。落缸的糯米封缸前温度控制在26 度左右最理想。

    浸泡的糯米释放出的气体在水与空气之间撑起膜皮,形成星星点点状。

    酒液经过86度煎煮,就是醇正的黄酒了,装入已经高温消毒的酒坛。

  封酒坛是将坛口用荷叶、箬壳包裹,用笼糠、黄泥搅拌而成的坛盖封严,置阴凉通风处,两月后即可开坛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