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自然笔记》 康剑 著
新疆人民出版总社 2015年5月出版
自然问题是个元问题,歌德曾说:“自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唯一的问题。 ”在中国,自然哲学的元典当属《老子》 《庄子》 ,并可上溯到《周易》 。老子把自然比作“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他视“自然”为“天”和“道”的替代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说明天、地、人、神在他那里是一个整体性观念,这就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在西方,从古希腊到卢梭、爱默生、梭罗等,自然同样被置于神明般的崇高地位,但随启蒙运动、工业化、消费主义而来的西方三百年的现代化,错置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进程和趋向被有识之士描述为“擅理性,役自然” 。上个世纪60年代生态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勃兴,是因为人们切身感受到自然出了问题,“自然之死”“自然的终结”等说法证明了人们的危机感。而今天的中国,自然与生态的问题变得尤为严峻,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比起当时的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呼唤一种新的自然人文主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还自然之魅,已是当今大事和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和情形之下,读到康剑的《喀纳斯自然笔记》 ,甚感欣慰,一本书就是一次提醒,可以引发我们对自然问题的一些思考。这是一本美丽的书、有责任感的书。说它美丽,是因为图文并茂,有别于目前市场上流行泛滥的图文书籍。康剑兼具散文作家和摄影家双重身份,他对喀纳斯倾心、持续的书写,与精挑细选、堪称经典的摄影作品的结合,再加之出色的设计,三者通过本书达到完美、极致的呈现。而责任感,则表现为作者那种“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写作态度,保有人文立场和生态意识,将自然与人视为一个生命整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沉思,来反观人类自身——自然为镜,以鉴人心。康剑自称“护林人” ,这个“护”就是爱护、呵护、维护,一颗护佑之心跳动在字里行间,那就是对喀纳斯这方“人类净土”的珍视与热爱、迷醉与爱惜。文风上,也处处流露出一种健朗、实诚、纯正的气息。
《喀纳斯自然笔记》描写、记叙的是喀纳斯的山水与人事。无疑,山水部分着墨最多、用力最深,也是最具分量的,康剑将山水视为人类永远的老师,它使人变得宽容、善良、博爱和谦和,同时希望自己透过山水表达出山水之外的东西。人事部分,虽不是本书的重头,却写得妙趣横生、活泼精彩。曲开老人的故事、喇嘛的心愿、禾木木桥的重建、图瓦敖包节仪式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曲开老人》一篇,是写人物的好散文,通过独居山林、做库普、打哈熊、黑蜂消失、修桥等细节,活灵活现写出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图瓦老人,也写出了旅游潮、商业化对偏远村落的冲击和改变,这种改变在“林中部落”每个人内心微妙地发生。
康剑的喀纳斯八年,是人生中的宝贵履历,令人羡慕的是他与一方水土那种长相守的亲昵关系,置身自然,亲近自然,行走、探险、漫游、细察、沉思,对喀纳斯的山水景观、植物动物、时令节气、风土民情熟识有加、了然于心。他热爱世界生态运动先驱、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总随身携带他的著
作。大自然对缪尔来说,它还是神明的象征、上帝的庙堂,有生命的廊柱才完整。对这座神圣庙堂的破坏就是对神明的亵渎,因此,对“上帝庙堂”的保护是攸关当下和未来的。缪尔的导师爱默生曾说:“大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影响,具有首位的重要性。……这绵延不绝、无可解释的上帝之网,既无起点,亦无终点,却带着循环的力量,不断返回自身。 ”康剑的思考,仿佛跨越时空的呼应,具有高度和预见性,并将自己的热爱、沉醉和忧虑自然而然地倾注笔端。
《喀纳斯自然笔记》表达了康剑对喀纳斯、对大自然的深情厚爱, 《冰湖》 《禾木星空》 《深山五日》等是其中的精彩篇章,不仅有生动的亲历感,还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我个人以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方自然可靠的“地方性知识” ,更在于在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错置的时代里,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调校和“拨乱反正” 。这一“语言行动”和“散文诉求” ,基于作者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我常常在思考,像喀纳斯这样的人类净土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已经所剩不多,并且还在逐步消失。当它们彻底消失殆尽的时候,我们人类就失去了最美好的精神家园。没有了精神家园的人类,一定会退化到人类的荒蛮年代。可怕的是,最初的人类最为依赖的,便是养育了我们人类的最初的原始自然。 ” ( 《冰湖》 )
在康剑笔下,大自然是作为一种生命镜像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体,在葆有与宇宙的原始关系的同时,也传递了宇宙的明示或暗喻。换言之,大自然之美是宇宙的一种表达。而在人类这一边,大自然则是我们心灵的对应物,它总在印证我们心灵的诸多问题,就像爱默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是印鉴,另一个是印记。因此,“研究自然”与“认识自己”在今天是同样重要的,是合二为一的问题。康剑对自然的认知和尊重,常能进行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换位思考,这是非常好的。事实上,当我们在“看”自然的时候,自然也在“看”我们,而人类的无知、狂妄以及对自然的“欣赏”和消费的心态,常使我们忘却了这一要义。
康剑在书中提出的另一个比较新鲜的、有生态远见的看法是,大自然作为一个生命体,应尽量不受人类的干预和惊扰,它具有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康剑一再强调的是,面对大自然,人类必须把自己放得低一些、更低一些。这是一种端正的态度。图瓦谚语说“山再高也在云下,人再高也在山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或许是基于生态灾变的某种紧迫感,他在客观记叙的同时,行文常流露出道白和训诫色彩,一种急切的“实话实说” ,仿佛在寻找一个内省的、启示性的、高于人类之上的声音。
今天,商业化了的、污染了的、损毁了的自然界,不仅仅只表明生态灾变之种种症状,更从人类生存意义上切断了我们的“上帝之网”和“生命氛围” 。本雅明曾尖锐地指出,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此相反,这种单一的进步力量是一种可怕的风暴,“它以进步的名义,把堕落后的人类带向离天堂越来越远的去处,风暴所经之地留下的是一片废墟——现代性的废墟” 。不认识自然、远离了自然以及被自然抛弃的人,无疑是世上的弃儿,是这片废墟里的“孤魂野鬼” 。这种时候,读康剑的《喀纳斯自然笔记》 ,既可通过它的图文并茂欣赏自然之美、边地之美,又使我们受到启发和教益。作者有一颗面对自然的“写碑之心” ,写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常道” 。而这种“常道” ,值得我们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