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效应”和“龙虾情结”
栏目:本期关注
作者:丁涵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下的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们正需要一种快餐化的娱乐方式,以获取简单、直接而又过瘾的审美体验。

  观众在满足于快餐式的娱乐、刺激、消遣之后,会追求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即华丽的制作和深邃的内涵,电影在漫画的基础上取得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谁能想象好莱坞竟有如此非凡的魄力和鬼马的创意——将雷神、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黑寡妇和鹰眼等一众美国漫画作品中的标志性人物齐聚一堂,制作成花样百出、令人热血沸腾的科幻大片《复仇者联盟》 。这些英雄人物穿越时空凑在了一起,各自逞能,却又众志成城。

  他们这一次的聚首,不仅疯狂吸金,上映一周全球票房就突破6亿美元,而且好评如潮,得到了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无差别盛赞。更重要的是,它宣告着美国漫画改编的好莱坞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这部电影包含了太多吸引人眼球的元素——宇宙神力、外星入侵、生物变异、机械科技,还有众大腕飙戏——钢铁侠卖萌,美国队长耍帅,雷神秀胸肌,绿巨人愣头青……可以说这是一部制作极其精良,创意煞费苦心的好莱坞电影,看《复仇者联盟》 ,好比去快餐店里吃龙虾大餐,既享受了速食快餐的轻松简单,又尝到了龙虾大餐的饕餮盛宴,这恰恰符合了漫画电影的本质特征。

  说到快餐效应,不得不提漫画改编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简单直接、浅显易懂,受众面广。

  小说与漫画相比,小说是改编给有一定审美经验的观众看的,因为读者看到的人物从纸上搬到屏幕上,穿着、打扮和形象气质都没有一个有据可行的原型,只能依照字里行间提供的抽象信息,把一个无形的人物变成三维立体的形象,这不仅考验导演解读人物的能力,考验演员的演技,更考验了观众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而漫画是改编给全体大众看的,观众可以是老人、孩子,可以是不识字或者没有审美经验的任何人。因为漫画人物是根据画稿上具体直观的人物形象直接照搬到银幕之上的。角色的穿着、打扮和形象气质,都遵循着漫画中已有的人物形象,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人们看到状若蜘蛛的家伙,自然会想到蜘蛛侠,从而预想到他能飞檐走壁。人们看到昼伏夜行的壮汉,自然会联想到蝙蝠侠,进而预想到他可以扇动翅膀飞行,速度堪比闪电。在《复仇者联盟》中,雷神是神界主宰,可以召唤闪电,打通天界和人间;钢铁侠是机器怪人,利用机械物理完成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美国队长是改造人种,高大健美,以其天赋神力除暴安良;绿巨人是变异生物,体型庞大,身上带着原始兽性和强大毁灭力。看过漫画原著的人,可以在大银幕上找到熟悉的身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兴奋感,勾起对于漫画情节的追忆。没看过漫画原著的人看到那些富于形象感的英雄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也会体会到兴奋和刺激。

  另外,漫画的情节设置和角色刻画都有自己固定的套路和程式,无疑都贯穿着“美国梦”和“个人英雄主义” 。主人公登场之初,基本上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形象,然后一路颠沛流离,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命运垂青,受到某种神秘力量或特异功能的影响,具有了常人没有的超能力,很多艰险的特殊使命便自然而然地压到其肩上,于是主人公克服人性的懦弱和自私,勇敢而大无畏地投入了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正义战争中,或许会路遇一个美丽的女孩,发生英雄救美的故事。同样的故事情节,从最早的《超人》 ,到最近的《复仇者联盟》 ,这种特定的模式和套路颠扑不破,屡试不爽。

  美国漫画电影发展至今,几十年里同样的情节结构重复了无数次,观众会不会因为过度熟悉而缺乏新鲜感,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其实这种担心纯属多余,纵观几十年来的漫画电影之路,其发展一直承袭着这种套路,观众们仍然兴致高涨,丝毫不觉得无聊和乏味。因为这种模式的创建者把握住了人类隐秘的内心期许,即每个平凡个体都渴望超越自我,得到命运垂青,行英雄之举,救世界于水火。漫画改编电影,正是帮所有普通观众去圆这样一个伟大的梦。

  当下的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们正需要一种快餐化的娱乐方式,以获取简单、直接而又过瘾的审美体验,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理解,只需感受到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从而满足内心狂热的激情。照搬的人物形象,既定的情结套路和浓烈的英雄主义,已经构成了漫画电影的特殊模式,让全球几十亿观众为之热血澎湃。

  然而,观众的口味不可能永远止步于快餐,就如同漫画电影不可能只靠简单、粗暴而被观众接受,在近些年的好莱坞漫画电影中,越来越多更高端、更艺术化的因素也逐渐地渗透进来。

  3 D技术,科幻巨制,是科技发展和视听语言里程碑式跨越之后的丰硕成果,将它用在漫画改编的电影当中更为相得益彰。漫画文本通过电影手段的丰富改造,一些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漫画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但终究是靠人手工一笔笔画出来的,其表现力受到多种限制,无法与电影这种完全由科技支持的电脑制作方式相匹敌。所以漫画手绘和电脑特效、 3 D技术结合在一起,是绝佳完美的组合。

  漫画为电影提供素材,而电影为漫画插上翅膀,让它从书本飞到大银幕,展现出更博大,更有震撼力的效果。就像《复仇者联盟》中,从神秘的天外星际,到太空中的巨型航母,再到纽约的巨型高塔,以及人类生活的街道房屋,一草一木,因为有了漫画的创造,人们可以上天入地。又因为有了电脑技术的制作和渲染,这种穿梭更为赏心悦目,动人心魄。漫画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蓝本,而电影构建了这个蓝本,并将它拓宽和深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立体的多维世界,令观众眼花缭乱,倍感过瘾。

  除了技术层面“贴金” ,电影在对漫画人物刻画和主题思想的再解读上,也下了一番硬功夫。漫画人物一般比较单一,因为局限于篇幅,若要强调人物动作、故事情节,必然会减少对白、削弱人物内心的表达。而在电影中,就不会有这样的疑虑,演员扮演人物,使得假定性的人物有了真实的与观众交流的方式。比如罗伯特·唐尼在《复仇者联盟》中扮演的钢铁侠,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桀骜不驯、言行轻佻的“浪子” ,整日一掷千金,一门心思追求自己的心上人;他在穿上铠甲之后,瞬间变得深沉而富有责任感。演员的肢体语言丰富而不程式化,脸上的表情微妙而瞬息万变,电影在漫画的基础上,给了演员更多的发挥空间,使他能够秀出高超演技和个人魅力,使得钢铁侠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所以,当钢铁侠在生死关头给自己女朋友打电话接不通的时候,他脸上流露出苦涩、遗憾和视死如归的悲怆表情,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一幕感染,情绪被推到了高潮,这是电影制造的独特煽情效果,比漫画更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

  在主题方面,漫画简单直接、粗线条,一般着眼于故事精彩、情节紧凑,而忽略了主题和价值观的输出。电影在这一点上对漫画进行了有益的补充,赋予漫画故事以更为深沉的思想内涵。 《复仇者联盟》中有很多对于社会问题、人类生存问题的反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升华。钢铁侠、雷神、绿巨人、美国队长等几大精英被召集在一起,一开始彼此攻讦、四分五裂,每人都有自己的主张,希望凭借个人力量拔得头筹。当反派势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危及到所有人的安危之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地联合起来,这无疑是对当今国际局势剑拔弩张的一种影射。这便是所谓的“龙虾情结” ,观众在满足于快餐式的娱乐、刺激、消遣之后,会追求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即华丽的制作和深邃的内涵,电影在漫画的基础上取得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正是对于观众心理的巧妙拿捏,使得这种“快餐效应”和“龙虾情结”应运而生,帮助漫画改编电影在一条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上达到了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