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看到“日出东方”
——观“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开路先锋(油画) 陈逸飞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今年以来,按照既定工作部署,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重点聚焦建党百年主线,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划了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的系列展览,努力营造“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的浓厚社会氛围。6月24日至10月18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推出系列展中的重点主题展项目“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以创作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美术精品构成叙事结构,以美术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的百载征程。
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解放日报社主办,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协承办,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协办;共展出140余件/组作品,作品类型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涵盖了上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视觉呈现叙述史实,通过优秀美术作品营造图像叙事,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展现各阶段美术创作的不同气质和特征,激发观众认同感和共鸣感,形成感触、感悟、互动的观展流线。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篇章首先以洪健的《上海:红色起源地》、范奕彬的《〈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翻译出版》、石奇人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韩硕的《南昌起义》等作品为起始,展现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启后,上海作为新思想传播的高地,诞生一个先进政党的必然性。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就此肩负起国家民族兴亡的重任,掀起了开天辟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展览选取了极富叙事性及意象性的主题美术创作作品,以图像特有的视觉张力,刻画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张培成的《五卅运动》、施晓颉、施大畏的《洗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莫朴的《鲁迅与陈赓》、古元的《人桥》、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小稿》等作品,通过对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中国共产党英雄人物形象的艺术表达,展现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征程中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六亿神州尽舜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篇章一方面选取了在迎接新中国、新生活的历史背景下,祖国人民朝阳似火、鼓足干劲的建设画面,如解文金的《吉祥里生产组》、颜文樑的《闵行在建设中》、陈逸飞的《开路先锋》、尹呈忠的《工人住进了新村》等,这些作品色彩鲜明、内容突出、细节生动,让观者直观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火热气氛。另一方面,丰子恺的《庆千秋》、王个簃的《走向生活》、张培础的《闪光》等中国画作品,则运用传统中国画技法巧妙传达了工业建设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别有一番淳朴、自然的美感。这些作品既是画家高超绘画技艺的展现,也饱含着其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崇高敬意。诸如贺友直的连环画《山乡巨变》、沈柔坚的版画《船坞中》等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作品,整个版块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歌颂着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艺术家带来了空前自由的探索环境,我国美术创作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集中反映新时期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梦想的优秀美术作品,身边事、身边景,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入画的题材,也为我们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乔木的《彩霞迎春》、叶浅予的《藏舞》、俞云阶的《迎春——石钟琴》、刘海粟的《复兴公园》、陈钧德的《街心花园》等等,在画面立意上,用更为自由和多样的创作表达着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些都汇聚在“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篇章中。同时,艺术家们用面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念,以及继往开来的视觉艺术语言,展现出对于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憧憬和期盼,邵克萍的《南浦建大桥》、王成城的《您好!上海》、黄阿忠、杨继德、贺子鉴的《上海宝钢总厂》等,在展现重要历史事件的同时,借助艺术题材、形式、技法、媒介语言上的突破创新,使上海城市发展的壮美图景跃然纸上。作品洋溢着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气象之美,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创作领域的空前繁荣和上海城市发展的突飞猛进。
展览第四篇章“人民城市见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上海这座城市中,人民日常生活的创新之景、生态之景和人文之景,如表现城市科技创新的杨艳、王珺作品《G60科创云廊》,石至莹的《探月》、李超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成功》等;反映城市生态建设的马小娟、刘亚平的《生命的启示》,汪家芳的《“南大”蝶变》、王蓉的《大翻身——董家渡城市更新》等,以及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关怀的李前的《支部建在楼上》等。同时,还有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美术创作继往开来、百花齐放的新作品,如司尚林的《中国式地图之上海》、陈家泠的《花港观鱼》等。在作品中感受温暖,从画面中找寻认同,画家们用画笔描绘了上海正向着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迈进,呈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写照,映照着建党百年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