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国舞协重获新生
作者:盛婕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文化艺术更是蒸蒸日上,舞蹈事业繁荣昌盛。回想30年前,中国舞蹈艺术经历了十年浩劫,舞蹈工作者协会被彻底砸烂,一批干部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所有的舞蹈设备、图书、资料和档案等被抢劫一空,十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直到1978年,当时的文联全委扩大会宣布了恢复中国舞协的工作,中国舞协才获得新生。然而百废待兴,恢复工作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那时原来的文联大楼已变成商务印书馆,舞协需要重新寻找办公地点。我当时是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的秘书长,负责整个协会恢复重建的具体工作。我在北太平庄的新影大院二楼借了几间屋子,和大家一起开始了舞协的恢复工作。

  舞协恢复后首先一项工作是接管《舞蹈》双月刊。《舞蹈》一度被“四人帮”所篡夺,“极左”路线横行于刊物。舞协经过揭批运动,改组了编辑部的领导班子,并在刊物上开展了拨乱反正的大批判,也为《花儿少年》、《葡萄架下》、《红梅颂》等一批屈遭打击的舞蹈节目平反昭雪。之后,刊物针对“真理问题”展开大讨论,遵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精神,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解放思想。经过整顿,刊物真正成为了反映舞蹈艺术实践的理论阵地。

  舞协恢复后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重建队伍,进行组织整顿,为召开第四届舞代会做好准备。我们在资料全无的情况下,对原舞协会员、理事的现状重新进行了调查和登记,同时恢复了个别同志的会籍,并为适应形势发展吸收了一大批新会员。拨乱反正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积极性,新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周总理诞辰80周年纪念演出中就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如《为了永远的纪念》、《难忘的泼水节》等,我们从这次演出中吸收了部分新会员。经过重建,舞协会员达到1573人,其中新会员为1100余人。虽然遭受浩劫,但我们的舞蹈队伍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10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祝词。期间,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也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协会名称改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吴晓邦当选为主席,戴爱莲、陈锦清、康巴尔汗、贾作光、胡果刚、梁伦和我任副主席。

  为了活跃舞蹈界思想,协会在做好重建工作的同时召开了在京单位舞蹈创作座谈会,共同交流了创作经验,探讨了彼此提出的问题。1978年,吴晓邦到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了解各地的舞蹈创作和教学情况,并进行了座谈。1979年,应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省歌舞团的邀请,中国舞协由吴晓邦带队,又组织了沈从文、殷法鲁、张啸虎等部分专家和编导、演员,对舞剧《丝路花雨》的舞段、台本、服装、道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修正和指导。经过大家的精心修整,《丝路花雨》在北京首演引起了轰动。

  此外,协会制定了出版计划,编辑《中国舞蹈艺术》画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舞蹈建国以后部分经典作品和著名演员,为建国30周年献礼,同时组织专人对外国舞蹈专著进行翻译。为开阔眼界,协会在中外舞蹈交流方面,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活动,如组织对外国舞蹈电影的观摩,为访美、访日舞蹈代表团组织报告会等。中国舞协在克服重重困难中逐渐走上了平稳迅速发展的轨道。

  建国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正确领导下,在周总理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中国舞蹈艺术17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十年浩劫却使整个舞蹈事业陷入瘫痪状态。“文革”后,三年拨乱反正使舞蹈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改革开放时,各地舞协都已恢复,队伍也发展壮大,顺利进入了新时期。经过30年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舞蹈队伍从青年到壮年,思想变得更加坚定,舞蹈创作层出不穷,舞蹈学科日渐广博深厚。舞蹈今日成就来之不易,这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更浸透着一代代舞蹈人的心血。而今我们更应忆苦思甜、居安思危,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更好地实现我国舞蹈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