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李刚田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杂志主编
朱守道 中国书协理事
苗培红 中国书协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陈羲明 中国书协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者:刘云旺 薛蔚 乔石 阎金贞
征稿启示:本栏目现向读者、书法爱好者广泛征集点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行,书体不限,内容要求健康向上,古典诗词联赋均可,作品尺寸在六尺以内,横幅、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均可。作品一经刊登赠送样报,恕不退稿。作品背后请注明真实姓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信封注明“点评作品”字样。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品清晰照片。欢迎踊跃投稿。
作品请寄至: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南大街2号甲A西601室北京书协,邮编:100031,联系人:骆建宏,联系电话:010-66412268,电子邮件信箱:zgsfxb 2005@126.com。
图案化篆刻与篆刻艺术规律有本质区别
李刚田点评刘云旺篆刻“福”:此件作品用刀浑厚,“福”字篆法平正,有汉印气息。四角装饰纹样也简古可爱。但此印有明显民间艺术色彩,菱形构图,布局均满,呈图案化,与一般意义上的篆刻艺术有别。作为创作,聊备一格可以,但不能以此为基调进行创作,否则会使篆刻的许多艺术规律和特性缺失,如字势变化、线条变化、章法变化等都会被弱化。
碑帖的相互补益重在协调
朱守道点评薛蔚行书斗方:这四个大字布列在方块宣纸上,其视觉效果疏朗、端庄,在用笔和结字的处理上有着较好的功底。这件作品以帖法为主,在帖的基础上掺入了碑的元素,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作方法。由此看出作者用功甚勤,在创作中注意探索碑帖艺术的交融,使艺术的内涵丰富而多元。
该作品不足之处有:一是碑帖不同风格的相互融合还应再协调一些,四个字的写法还可更趋统一。二是运用中锋落笔时还可更加沉着,如“心”字的点画,线条质感还可再加以锤炼; “是”字最后两笔注意在飘逸处带着严谨。三是题款处最好要有时间的交代,照顾到作品的完整和协调。
两点建议:一是更多地在碑与帖艺术风格的兼容上下功夫。在用笔上,碑用方笔,讲究雄强、壮美,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皆为碑学中的优秀之作;帖以圆笔居多,重视流畅、优美,如《圣教序》、《蜀素帖》、《祭侄稿》等,千百年来奉为行书的经典法帖。碑帖艺术二者如何兼收并蓄,加以有机融合,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是当前许多书法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反复比较、权衡利弊、静心思考的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因此,经常性地对碑帖进行读写,不断积累心得,以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对确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大有补益。第二,在进行大字作品的创作时,建议选用大号长锋羊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笔写大字,其储墨丰富,墨韵温润,行笔从容,又由于弹性较好,对于增强艺术效果有明显的补充作用。
取法要高古,结字要准确
苗培红点评乔石行书中堂:这件书毛泽东《七律·长征》诗的作者比较年轻,书写比较熟练,点画流畅,章法也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和功力。但是,作者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三点:一、字法、结体欠准确,全篇56个字,其中,有10个字是错字或草法不准确的,如“乌”字多写了一横,变成了“鸟”字;“喜”下面少写了一横。“过”字多了一个使转,“开”的“门”部错写成两点,容易使人误读为“并”。另外还有“远”、“闲”、“腾”、“桥”、“横”等字写得欠准确。二、用笔欠精到,主要表现在点画的提按使转上,有些点画该轻的不轻,该重的不重,而是信笔书写,如“磅礴”两字的“石”字旁,横画变成了点,撇画厚重而无变化;“五”字使转不自然,把点画变成了牵带。三、取法要高古,作者写的是谁不明确。从整个作品看,既不是写“米”字,也不是写“圣教序”,而自己的东西多,古人的东西少。建议作者认真临习古帖,要用古人的结体和笔法来规范自己,不要写自由体。
草书贵一气呵成、首尾如一
陈羲明点评阎金贞行草中堂:凡是好的书法作品一定具有很好的传统技法与功底,而且也能较好的体现出个性与时代性。这幅草书作品总体上看写得流畅,草法比较娴熟,具有一定的基本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从章法上说,虚实布白过于均匀,缺乏空灵感,整幅作品共五行字,天头地尾撑得满满实实,也缺少变化,如能在第四行末尾留出两三个字的空白,效果也许会好些。其次,少数几个字的草法不太规范,如“锁”字的“金”部,“鹤”字的“鸟”边,“酒”字的“酉”部等写得随意、草率,欠严谨,还有一些字的造型欠自然美观,如“沉”、“南”等字,又有“中”、“莽”两字的长竖齐列于一二行中显得呆滞雷同。第三,草书的呼应贯气也不够,尤其是前两行的问题比较突出,可能是开始写得比较拘谨所致,后两行写得比较放松自然。因此,感觉相对会好一些。第四,墨色的表现虽有所变化和差异,但还不够大胆与丰富,缺少墨色的枯湿浓淡等节奏,致使整幅作品稍显平实,而缺少艺术感染力。第五,落款也偏下了一些,影响了钤印的合理位置。希望作者进一步深入传统,以古为师,取法乎上,勤习草帖,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