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当思源 感恩进库区
首都文艺工作者赴湖北十堰、河南南阳慰问演出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25日一大早,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高家村的六旬老人肖克云一家就兴冲冲地驱车赶往10多里地以外的陶岔村。到达陶岔村才7点多,本来以为已是来得挺早的肖克云却惊讶地发现不少人比她还要心急,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而她这一路上更是遇到了大队大队的人群,走路的、骑摩托的、开汽车的,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在不断地向这里赶来。离这里不远,巍然矗立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的闸门。

  让肖克云和乡亲们迫不及待地早早前来的是一场“北京来的文艺演出” 。9点半,演出开始,歌声、笑声、掌声、叫好声汇成一片,肖克云和近2万名乡亲深深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连日来,在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河南南阳市西峡县、方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地这样的热闹场景不断再现。

  10月19日至10月30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北京市文联共同主办,以“饮水当思源感恩进库区”为主题的首都文艺工作者代表团赴南水北调工程库区慰问活动先后走进湖北十堰和河南南阳,为库区移民群众和干部献上了10场慰问演出和10场书画笔会,以及10场摄影图片展,所到之处深受欢迎,也让首都人民与水源地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同饮一江水,库区人民和北京人民心连心”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 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经过了62年,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届时作为调水源头的丹江口水库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的水调往京津冀豫等地区,缓解北方缺水的现状。为了完成这项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超级工程”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沿线省市百余县市的群众和工程建设者,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水北调这一工程规模浩大、泽被后世。为了能让京津冀豫等缺水地区的人喝到清澈甘洌的水,库区人民作出了很大牺牲,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敬重。此次首都的文艺工作者们就是带着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表达深深的感恩之情来了。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的话道出了此次演出的目的。在12天的时间里,近百位首都文艺工作者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涉及戏剧、美术、书法、民间文艺、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摄影等9大门类的文艺作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场有着特殊意义的文化大餐。

  “饮水思源,饮一口水滋润我的生命,我的心田;饮水思源,用一生情报答你的大爱,你的奉献。 ”北京歌手曾小燕的一曲《饮水思源》代表了北京人民的心声;“君饮汉江头,我饮汉江尾,北京十堰共饮一江水” ,十堰本土歌手金福林的一曲《一江清水送北京》则唱出了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被移民群众和工程建设者的故事感动着,当地观众也被艺术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感染着——

  在丹江口市,歌手吴永飞唱着根据当地移民干部刘峙清的真实事迹写的歌《老刘》走到移民干部周晓英面前和她握手致敬,周晓英眼含泪花向在场所有人深鞠一躬,传递着浓浓的温情。

  郧县郧阳广场上的演出气氛异常火爆,演员们不时与观众互动,走到观众中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观众则报以阵阵掌声。“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你们不惜举家搬迁,离开故土,感谢大家! ”曾小燕动容地说着心里话,一位观众献上了一大捧鲜花。看着喜庆的舞狮走到身边,观众李世珍也给演员送上了一双鞋垫,“节目太好看了,心里喜滋滋的!没啥表示的,就拿我亲手做的鞋垫表达一下心意吧。 ”吴永飞也收到了一位大姐塞给的桔子,“辛苦了,润润嗓子吧! ”

  在淅川县陶岔村,歌手刘冲一上场就引发热烈的欢呼声。“这是从淅川走出去的歌手呀!他的父亲刘元明在我们这里家喻户晓,花脸唱得可棒了。 ”坐在台下的观众李晓娅手都拍红了。回到故乡演出的新北京人刘冲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曲《房前屋后》唱得格外感人。“作为移民区的后代,我会努力把歌唱好,把我们自己的移民故事演绎得更加出彩。 ”刘冲深情地说。

  在邓州市朱营村文化广场上的演出赶上了下雨,文艺工作者不顾雨越下越大用心完成好每一个节目。魔术师李学义在雨中表演完长达20分钟的魔术之后已经全身湿透,但他表示“看着台下这么多观众顶着大雨等着看节目,我们演员也特别兴奋,一定要把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他们。这是我第一次在雨中表演,这次体验也会让我铭记一辈子。 ”观众们也满是热情,穿着雨衣、打着伞在雨中兴致勃勃地观看。

  歌曲、舞蹈、魔术表演、舞狮、川剧变脸、相声、杂技等纷呈的节目温暖着库区人民的心,每场演出都是心与心的交融。

  “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服务人民群众”

  在武当山太极剧院,观看南水北调采风图片摄影展的观众胡东若有所思地站在一幅名为《快乐童年》的参展照片前,画面上几个小朋友开心地笑着、跑着,他们身后是一排排新盖的整齐洁净的房子。胡东指着照片说,“这个场景我很熟,因为我们移民的安置地都是这样好的条件” 。他在摄影中还看到了不少身边的人和事。

  “老奶奶已经当了四次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她又搬到了千里以外的新家,她说,为了让北京喝上水,搬就搬吧” ,观众骆国芬听着张有鑫等深情朗诵的《移民万岁》 ,泪水已经决了堤;田翔燕看了王树才表演的北京琴书《送水工》后,也不住地擦拭着眼角,“这都是我们周围真实的故事呀! ”她们被库区人自己的故事感动着。

  “首都艺术家为库区人民送上了一批非常精彩的文艺作品,抒写人民,贴近群众,这些作品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那样的优秀作品” ,十堰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世杰在看过节目后深有感触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正是基于“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这次活动才有了这样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今年7月份,北京市文联组织首都文艺家60余人到南阳市和十堰市南水北调工程库区采风创作,有感于工程建设者和移民的奉献精神,艺术家们倾情创作了15首歌曲、 11首诗词、 1部报告文学、 3部舞蹈、 3部曲艺作品、 100余幅书法美术作品、万余幅摄影作品。此次演出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如歌曲《饮水思源》 《房前屋后》 《老刘》 ,诗朗诵《移民万岁》 《移民树》等,以及摄影展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出自采风创作的成果。

  《饮水思源》的演唱者曾小燕,在来库区之前就通过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宋青松,了解了不少有关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身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宋青松老师来到这里采风时,深受触动,写出了好几首歌词,《饮水思源》就是其中之一” 。曾晓燕说,“之前听宋老师讲这些故事时就很感动,这次来演出更有了切身的体会,库区人民、移民干部以及工程建设者们都很伟大,他们为我们送来水这一珍宝,我们要珍惜和感恩。 ”

  “我们此次展览共展出80多幅摄影作品,其中采风创作的作品30多幅。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也要反映人民,我们把镜头对准广大南水北调库区的群众,是对这一工程的记录,对人民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时代的记录。 ”北京摄协副主席迟玉洁说,这次他们为了从北京把这些作品运过来,搬运了5个超大号箱子,“除了采风的创作成果,还有一些反映北京的作品,想让库区人看到更多好的摄影作品。 ”

  “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为人民服务,走到群众中去,为大家说段相声、唱首歌,用文艺的形式表达对库区人民的感激之情。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曲协主席、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道出了全体演员想说的话。而来自北京的书画家张建豹、庄明正、王红艳、路海艇、柳妍、郭孟祥、杨春燕、方放、王立志、程辉、张兆良、刘贞亮等每到一地也尽情挥毫泼墨,用“饮水思源” 、“同饮一江水”以及《瑞雪兆丰年》 《竹报平安》等书画作品表达着对库区群众的深情厚谊。在了解到移民群众和干部的感人故事后,书法家方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里涌现出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很多次让我感动得流泪。我们能够有幸为他们作点贡献,能够用书画作品来回报他们,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首都人民喝的每一滴清水里都有库区人民的一份爱心,我们要倍加珍惜。 ”

  陈启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我们到库区来就是服务感激这里的人民来了。我们要扎根人民群众、要接地气,用文艺的形式把中国好故事讲出来,把充满正能量的这种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传递、宣传和弘扬好。同时,这也是北京市文联开展的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之一。 ”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王春梅

本版图片  王春梅  盖畅  刘子畅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