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何所不“智”
作者:杨磊 郝东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城市的迅速壮大,流动人口增加、车辆日益增长、公交系统运营压力增大、空气质量下降等等问题如期而至。如何利用城市每天产生的庞大数据将钢筋水泥城市变得更加智慧,让它自身能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分享给需要的市民及管理机构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一个议题。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展“智慧城市-国际信息设计展”近日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落下帷幕,展览仿佛给人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能通过设计师的眼睛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设计师通过那些因人和事件活跃着的数据展现给人们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让人明白这就是城市的脉搏,他们用触手可及的信息向人们承诺一个高速运转的世界,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瑞士日内瓦一天中200万台手机通话可产生近1500万次连接。这种“数字痕迹”让公众感受到人群的脉动,看到都市空间的使用情况,可以让人们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重新认识城市。“数字痕迹”有助于公共管理者评估城市规划战略,有助于向商家展现人口密集地段和密集时间,便于商家确定租金及店铺选址。

智慧城市,何所不“智”

 

    设计师把世界看成色彩的流动,2009年Fernanda Viégas和Martin Wattenberg两名设计师和他们的团队就开始收集波士顿公众在flickr上发布的照片,然后用软件算出各种颜色在每个月的照片中的相对比例,最后将它们标绘在一个环上。夏天位于顶部,随时间变化顺时针流动。

    从这一图形上可以直观感受当地色彩倾向,是对色彩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一次创新。研究者可以从这一色彩倾向读取城市色彩文脉等关于这一地区的重要信息。

 

    《智慧北京》由Ars Electronica So - lutions (奥地利) 、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设计北京实验室、CMo DA协同创新实验室共同创作完成。该作品由1本交互书、1台触屏电脑、 3面投影、 12块屏幕组成,利用循环播放的视频不断更新交通、人口、环境、气象等实时数据。通过交互板,与投影墙互动,为交叉学科研究带来便利,同时给城市决策和规划者以有效沟通信息,启发城市各部门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