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何方?
  来源:中国艺术报
<div class=TRS_Editor><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id=_Custom_V6_Style_>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
.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
.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
.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
.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
.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style>
<p>&nbsp;&nbsp;&nbsp; 几十年过去,信息可视化给期待它的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英国数据记者、信息设计师David Mc Candless在《信息很美》一书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途径去处理、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之中的美丽和乐趣。 ”但这些美丽和乐趣将如何转化为客观存在的城市发展?如何用信息设计改变我们的城市?呼之欲出的智慧城市又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呢?这些问题亟待明确的答案以及可信的证据。</p>
<p>&nbsp;&nbsp;&nbsp; 大数据与大设计下所蕴藏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样以数据为支撑的金融行业了无生机,与之相对的是作为朝阳行业横空出世的社交网络大数据,通过信息将消费者与销售者配对的盈利模式迅速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从公元前6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把一切都数字化的谷歌,再到So Lo Mo时代,数据的获取正在变得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个人化。将大量的数据分析后的结果可视化,使得那些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易明白这些数据在表达什么。数字化让广告业的效率和产出变得更加容易衡量。很多学者与业界人士都表明,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大数据无疑是个趋势,未来更多的与复杂的数据相关的创业公司会陆续出现。</p>
<p>&nbsp;&nbsp;&nbsp; 在对信息可视化实用性的论述当中,沟通交流和分析利用是信息可视化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本身与其设计的分离使我们的交流不限于内容本身,而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具箱,政府通过多样化工具的帮助优化城市建设,城市公民则可以借此信息自主提出详实可靠的改进方案,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主人。我们可以窥见信息可视化实用性与说服力兼备的工具模型,将从根本上深化城市的民主性。2011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展望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70亿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城市里,到2050年世界人口多达23亿的增长将全部被城市吸收。 ”也就是说, 40年后世界城市化集中度将高达62 . 4 %。这意味着,未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所蕴藏的数据量是巨大的。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将可以全面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从而在大范围内提升社会福祉。电子政务所涵盖的内容不再仅是公文的发报和意见的采集,而是形成信息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政府合理开放数据,引导公民在生活、工作、教育中采取最优化的决策;另一方面,每一个公民都是城市管理部门的数据源和信息采集者,及时自下而上反映信息的同时,由上及下进行反馈,将公共权力最大化,避免任何不理智或不科学的管理行为发生。因此,双向信息渠道的打通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管理而言都无疑具备着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整体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Open Data (开放数据)运动正是人们对以上观点的实践。Open Data是指一种经过挑选与许可的资料,这些资料不受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其他管理机制所限制,可以开放给社会公众。在这项运动的努力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数十个国家政府纷纷设立公布数据网站,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前行。以美国政府的数据公开为例, Data.gov已经成为广受关注与好评的网站,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授课教授,退休的老人亦或是未上学的孩子,都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资源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将这种观念传播至世界各处,目前加州等城市也相继走上了数据公开之路。</p>
<p>&nbsp;&nbsp;&nbsp;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倡议的“全球脉动”项目就是在利用大数据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通过治理全球数字化与实时分析技术,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整体战略的实现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信息设计活动组成,分别是数据调查、技术工具包和脉搏实验室。使用自然语言解密软件来对社交网站和文本消息中的信息作出分析,用来帮助预测某个给定地区的失业率、支出削减或是疾病爆发等现象,其目标在于利用数字化的早期预警信号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以阻止某个地区重新陷入贫困等困境。在公共卫生、经济发展和经济预测等领域中,“大数据”的预见能力正在被开发中,而且已经崭露头角。正如潘基文先生所说:“这是一个创新的机会,并以此证明我们的设计、分析与实施将成为解决危机、保持国际发展的先行者,感谢大家的参与、承诺与支持。 ”</p>
<p>&nbsp;&nbsp;&nbsp; 那么,</p>
<p>&nbsp;&nbsp;&nbsp; 亲爱的智者们,</p>
<p>&nbsp;&nbsp;&nbsp; 面对如此的智慧城市愿景,</p>
<p>&nbsp;&nbsp;&nbsp; 何所不“智” ?</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