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笔,但我就玩注射器
作者:本报记者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准备到完成,仅仅50分钟,一幅长30米、宽15米的巨型宣纸上的射墨草书就被创作完成,观众必须登上由脚手架搭起的回廊,借着架设在12 . 5米高的展厅顶部的探照灯才能来回“扫视”这样一幅巨大的书法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更为苛刻的观展条件:儿童、穿高跟鞋的女士和心脏病患者禁止入内,成为迄今为止书法界的独例。此举无论是书写还是观赏方式都是对旧有书法模式的极大颠覆。

  除了观展条件苛刻外,作品亦给人一个下马威。作品《幽》 ,本该安详平和地横躺在纸面上的“幽”字,在艺术家邵岩的呈现中,“幽”中的“山”形成为了颤抖着的凹槽,左下角斜插到画面之外,右上角则弹跳起来腾跃至半空,充满巨大的不安定感——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心迹·邵岩艺术展”上,像《幽》一样“奇形怪状”的作品还有很多,这些以射墨的独创方式用传统的中国水墨进行的创作,不是用传统的毛笔成就,而是邵岩在注射器的帮助下完成的。这样出于以水写逸、以墨叹水、感叹水的无穷魅力的作品,被不少书法界“老冬烘”视为“大逆不道” ,网络上一片争议之声。

  邵岩不管这争议之声,仍旧拿起注射器,“一秒钟,完成一件作品” 。

  说一秒钟也太夸张了,但它却是部分的事实。邵岩用注射器灌满墨汁,“嗖”一下“挥毫泼墨” ,瞬间在宣纸上射出自己想要呈现的作品状态,之后再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方式向作品注入大量的水,将“射墨”作品经水浸化数十小时甚至几个昼夜。几天过后,水汽蒸发,一幅幅无法复制、不可强求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墨与水自然的融合状态。“人们在欣赏水墨时,常常感叹墨的神韵,感叹笔法的精湛,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水的功劳。我要告诉观者水的重要性。在我的作品中,你感受到的震撼着你的力量不是我,是水! ”邵岩说。

  这种“射墨”艺术是邵岩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的以“注射器”创作新书写与绘画的一系列水墨实验。2008年1月,一场突发的急性心脏病,将邵岩送往医院,心脏因此放入了7个支架。他说,当他从死亡线上回到人间,在重症监护室里忍受着寂寞和些微的恐惧,映入他眼帘的是各种管道、注射器以及其中缓缓流动的液体。他自己说,从此以后,他才意识到,毛笔与心之间的距离是多么远,而针管却更可以让他联系到生死的经历。从此,他开始试验用注射器来创作书法,注射器从此成为他新书写与绘画的重要器具。

  看完了令书法界瞠目的“射墨”书法,如果你足够八卦和耐心,你还能去找找邵岩网站上的视频:那里有“射墨”线条经过水的浸化后呈现出的完全不同的发展过程与样貌,仿佛一部宣纸之上关于“水的生命”的纪录片。他所希望的,是摒弃传统书法以水为稀释剂的做法,通过这项艺术实验,使“水”活起来,提升和展现水在水墨艺术中的原生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