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的诗意歌唱
——聆听歌曲《中国粮》
栏目:品味
作者:肖舞 马媚媚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由作家蒋建伟作词,蒋建伟、张梦杰作曲的歌曲《中国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多个省级地方电台电视台及新华网、央视频客户端等媒体平台播出,既有男女声独唱版又有男女声合唱版,其清新而独特的音乐美引发众多观众的关注与共情。

  “有粮天下安,没粮心发慌,过日子图的是碗里有粮……”歌曲《中国粮》聚焦的是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歌赞的是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盛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着力走质量兴农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考察、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始终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歌曲《中国粮》是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是一部思想立意精深而高远、主题宏大的新时代主旋律音乐作品。

  歌名,乃歌曲的眼睛与灵魂。歌曲《中国粮》的名字简约、精悍、识别度高,既有新意又有深意。尽管之前已有一些歌唱粮食安全问题的歌曲,但歌名很少如此恢弘大气、旗帜鲜明。同时,歌名写的是“中国粮”,但通篇内容写的是粮食中的麦子,并非惯常思维下的稻谷。这在让人感到十分意外之余又有几分创意,原因是歌唱稻谷丰收之作比较多,而专门歌唱麦子丰收之作却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深化了人们对麦子的认知。

  歌词,乃歌曲创作的“开路先锋”,是歌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歌曲《中国粮》歌词的视角独特、意象单纯、手法新颖,注重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统一,在锻造审美高标品质上是位“妙手”。首先,歌词“我是麦浪里一道金光,可爱的一道金光……”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全篇切入口,接着以四个“我”作为开头搭建起主歌部分的结构,不仅使整个词作的内在思维逻辑分外清晰,富有强烈的层次感,更是像讲故事一般让人深感亲切而生动有趣。其次,歌词语言形象而生动、简洁而朴实,含有浓浓的诗意与深深的哲思。比如主歌中的“麦穗儿沉甸甸,麦芒儿嚓嚓响”以及“有粮天下安,没粮心发慌,过日子图的是碗里有粮”等,既有视觉、听觉的声音景观描写,又有满满的烟火气。其三,歌词意象高度集中而统一,紧紧围绕主题。如“麦浪”“麦场”“麦穗”“麦芒”以及“金光”“太阳”等意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既通俗易懂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四,歌词结构设计精巧,在主歌与主歌、副歌与副歌、主歌与副歌之间,其描述对象与情感抒发依次递进、逐渐延展与升华到“沸点”,营造出深邃的审美意境与崇高的审美精神。如从主歌第一段的“一道金光”“一粒麦子”分别到主歌第二段的“一个太阳”“几袋麦子”,再到副歌的“打下万斤粮”“照亮一个个丰收年”;从副歌一段的“过日子图的是碗里有粮”到副歌二段的“好吃还是咱中国粮”,从小到大,逻辑清晰,主题突出,描述细致,情感细腻。其五,歌词在以近似诗化语言的基础上,长短句错落有致,注重节奏与押韵,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同时也为作曲家留下了足够的创作空间。这首歌,旨在感党恩、颂丰收、赞农民,歌颂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变,农民从当家做主人到富起来的万丈豪情。

  音乐是歌词的翅膀,旋律是音乐的主角。歌曲《中国粮》的音乐朴实而厚重、内敛而磅礴大气,是一首以大家熟知的中国民族调式创作的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主旋律歌曲,无论是音乐形态的精妙设计还是作曲技巧的灵活运用,均可称之为“高手”。音乐一开始,大型管弦乐团与数支唢呐一齐演奏,伴以微弱的合唱声,犹如长江黄河突然掀起惊天巨浪,且由远及近迅疾地奔涌而来。这不仅让人联想起那一望无际的金光闪闪的麦田、农民喜迎大丰收的壮阔场景,而且在音乐表现手法与音乐形象塑造上勇于打破常规,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之新风貌、新气象。

  值得称道的是,歌曲《中国粮》以“我”的口吻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对“中国粮食连年丰收”的主题思想展开富有情节性的表达,既有激腾生命的深情厚意,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强烈的时代精神。歌曲《中国粮》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气神”,彰显了“中国粮”在迈向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