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韶鹏:丝毛挂毯技艺扶贫培训记
栏目:民间文艺脱贫攻坚代表人物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汪巧银培训果洛学员织造挂毯

  我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西宁丝毛挂毯技艺传承人杨韶鹏。在2017年时,我接受了中国藏毯协会交付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培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手工毯织造人员。最初,我身边的人大多都反对办这个培训班,原因不外乎山高路远、气候恶劣、语言不通、所有学员没有任何基础等等,还有就是培训经费支出较多,会亏本。可我坚持要办,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单纯地想做点好事,但我的老师汪巧银跟我说: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秉持着这种理念, 2018年8月份,我们先后在果洛地区开设了3个培训班,共计157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为了这些贫困地区的学员,年长的汪巧银老师毅然带着我们先后三次深入青藏高原上的果洛拉加镇、大武镇和甘德县,克服了高原反应和自身身体的问题,培训教授学员的老师、制订教学大纲,我也为学员量身设计了织造的具体图案,安排4名资深技师担当这些学员的技术教师。为了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我们在培训管理方面采用了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培训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从“无一会织”到人人能织高端挂毯,超额完成了培训的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的培训内容。2019年3月,学员们织造的作品《我们的故事》在上海参加了展览,被买家高价采购。

  2019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选拔了10名优秀学员进入“中级提高班” ,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在西宁,他们织造的作品在2020年中国国际藏毯节上获得了最佳设计奖。

  三年来对贫困地区学员的培训工作,让我相信手工技艺培训可以增强贫困地区人员的信心,正所谓“扶贫先扶志” ,通过严谨细致的周到安排、温暖贴心的言传身教和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学员们可以快速掌握手工织毯的核心技艺,并很快织造出了高品质的手工毯,这些作品可以作为产品售出,树立依靠手工技艺脱贫致富的信心。

  我们不遗余力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最开始的想法仅仅是帮助他人,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由于我们这样的精准培训,本来只有少数人掌握的手工毯技艺却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贫困地区的学员用他们的努力帮助手工丝毛挂毯在果洛形成了产业化的基础,扩大了影响力,最终也使我们这些民艺人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所谓赠人玫瑰,“手艺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