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十家展风采
作者:利铭 一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将时空上溯到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这一天,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余人雅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成就了王羲之的千古绝唱——《兰亭序》。而今年的3月31日“上巳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篆隶楷行草五体十家书法精品展”,似乎在营建一种现代都市新文人书法雅集,来自首都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书法爱好者和其他友好人士近千人前往祝贺。中国书协的领导及有关方面的知名人士或出席展览,或发来贺信,展览人气显得异常旺盛。这里虽非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也无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更无丝竹管弦之盛,但确实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参展的邱振中、王友谊、李松、胡抗美、刘洪彪、张旭光、刘文华、曾翔、王学岭、张继,是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十位中青年书法家。他们分别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六十年代,都是活跃在当今书坛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他们或屡获国展大奖,或具有鲜明艺术个性,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他们所涉及的不同书法艺术领域中,各自都有着突出的表现。他们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各自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王友谊的篆书;刘文华、张继的隶书;李松、王学岭的楷书;张旭光、刘洪彪、曾翔的行书;胡抗美、邱振中的草书,都有着相当的水准。每人各展出的五件佳作,显示出了他们的传统功力,也展现了他们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逐渐形成了个性明显的书风,在全国书法界备受关注。有专家认为,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风格以及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上,是近年来书法创作展览活动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展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展览标识的设计就是对书法展主题的最好说明。一个大大的“展”字,上框是标准的楷书,一撇是隶书,中间四个“工”字是篆书写法,而下面的一钩是行书,撇捺则是草书。倒不是说这次展览中所有的字都是综合了五种写法,但看过之后,你会觉得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写!中国书法几千年来从传统到现代的突破性很小,对于目前书坛出现的创新风尚,业内也存在争议。通过这次展览,向喜欢书法的观众展示,中国当代书法并不只是寻根,它还体现了现代人对书法的理解。二是凸显了兰亭雅集式的人文情趣,他们自由组合、自作诗词、自由创作。特别是创作内容上,他们曾在今年元宵佳节翰墨雅集时,就分别抽签取韵,作诗填词,现场挥毫,为展览进行作品积累。三是进行雅集评审,展出前他们观摩点评了全部作品,只有长幼之分,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大家畅所欲言,澄怀论道,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四是首次探索国内书法展由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与书法爱好者三方互动的新模式,从展前筹备、作品评议到雅集开幕全程报道。同时在网上公布十位书家自作诗词联语中的某一精华例句,并征求对句,还精心创作书作50件奖励应征佳作,由于网民的热情参与,“五体十家展”活动前后的相关报道在网上的点击率近20万人次。五是创新展览序言,以往的书画展览或雅集序言均习惯由某一人撰写(如兰亭序),而此展序言则改由参展的十位作者集体创作,突出集体智慧。六是个性突出。在思维意识上,他们或“求个良心管我,留点余地处人”,或“坚决地走体系化的道路”,或“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的长河中去开掘”,或“要把自己的衣服穿在古人的身上”。在创作中,十位书家按规定书体创作,扬长避短,特色鲜明。

  本次展览作品集也在开幕式上同时与观众见面。

图为展览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