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自信所形成的内在凝聚力向外延伸,中国文化在世界坐标体系中可以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我们与其冲击‘奥斯卡’ ,不如冲自己的‘东方情怀’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厉震林慷慨陈词。“如果习主席要出国访问,可以带哪个舞团出去呢?偌大的中国居然没有一个中国古典舞团。我教授中国古典舞,但在这方面我有时候很不自信。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建忧心地说。“有人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只是经济发展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很不自信。我不太赞同这样的看法。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自信力,不可能走出这30年。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蒋述卓铿锵有力地说。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应有的逻辑。然而,要将文化自信落到实处,却不是信心满满那么简单。文化自信究竟从哪里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刘玉琴认为,文化自信要“向内找、向下扎、向外看” 。“为什么说向下扎、向现实生活去寻找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历着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有好多新的东西出现,人的思想、情感、认知习惯、行为方式、伦理关系等都形成了新的特点。也就是说,在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期待下,社会生活是斑斓多姿的。这样的时代和生活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机遇,它使书写崭新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
观照不同的艺术门类,可以发现:“文化自信”犹如一剂良药,具有让文化新生的强大力量。美术方面,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金晓明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过程中,感受到“他山之石”的敬慕。“海内外的学术界,包括美术界和历史学界,对这套丛书的出版评价非常高。国外的很多专家说,只有中国才有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去做这样的事情。 ”舞蹈方面,刘建认为,让中国古典舞摆脱“伪古典舞”的混沌状态——由武术、杂技、体操、民族民间舞、现当代舞蹈、中国古代舞蹈造型、芭蕾等各种技法、舞蹈元素混合创编,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地回归传统宫廷舞蹈,从杨氏太极等中国艺术中去找寻古典舞的动态。电影方面,厉震林强调东方人有自己的情怀和表达方式,要将东方情怀转变为国际语言,不要输出错乱的文化符号,引起外国观众对中国的误解。戏曲方面,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编审赵建新认为,真正的文化走出去,是要把东方古老艺术最有价值的那部分融入世界。
文化发展有其内生需求,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的助推力,文化自觉却是文化发展需要夯实的基础。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巴特尔谈及全球化语境中的草原文化和民族文艺,他认为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游牧文明结构下的许多文化形态在迅速瓦解。弘扬草原文化,既要增强文化自觉,又要加快文化转型。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杜绝编造伪民俗和假民间故事的行为,更不能将套马杆、喝酒、唱歌等外在的民俗形式等同于民族文化的内涵。要以开放的心态让草原文化在兼容并蓄中充实自身、与时俱进。
立足于“长安论坛” ,“一带一路”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文艺对外交流如何拓展?蒋述卓建议“两条腿走路” ,让民间文化交流“走前面” 、文化品牌“跟出去” 。这其中,加强小语种的文学翻译力量迫在眉睫。
确实,要达成有效的艺术交流,语言翻译所起到的桥梁作用也不容忽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陈燕认为,中国文艺精品走出去,面临着西方文化占据优势的特殊国际语境。让中国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向世界,仅仅依靠国内的翻译家群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国外的汉学家、出版机构的力量,而且要了解国外的传播机制,让这些文艺精品能够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以近年来广西面向东盟开展的文化交流情况与大家做了交流。他介绍道,自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来,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广西面向东盟开展的跨境文化交流,以文化的力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逐渐探索和构建起了官民并举、多方参与、全方位推进的跨境人文交流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继凯透露,他正在写作关于“丝路文学与丝路文化”的书。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陕西文学里有一批作家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丝路文学”作家,如柳青的《创业史》就是讲长安人创业的故事。“在丝路这个区域带上发生的中国人的创业故事、爱恨情仇,都可以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去考察研究。 ”
声音
蒋述卓(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过去我们瞄准的是欧美国家,翻译的语种主要集中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大语种上,而对一些小语种翻译我们就放弃了。现在,我们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去进行文化交流,就要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设计去进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将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提上议事日程。
金晓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发展当代文化,实现文化自强,一个核心就在于文化创新。我体会,文化创新要考虑好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因为脱离对传统的继承,任何创新都是空谈;其次,要考虑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也就是社会发展怎样支持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怎样引领社会发展;第三是考虑如何加强当代文化艺术创作,形而上的理论思考要由形而下的具体艺术形式去表现,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走出去;最后,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还要维护文化的独特性。
李明泉(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
当前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一种巨大的困境,就是想象力、创造力贫乏的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加强自信,那就是艺术的自信、创作的自信、审美的自信、表达的自信。文化自信落实到文学艺术的具体创作当中,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的笔下没有新的作品,没有新的表达,我想这是这个时代的严重缺失,这个时代将在今后历史当中形成一片空白,那就会成为我们中国作家艺术家的悲哀。
李西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如果我们认同丝绸之路是作为一种文化大通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这里所显示的主要是人类性和全球性的色彩。我认为这就是当代文艺创新应该立足的一个精神基点和精神高度。当代文艺在创新中应更多地关注人类命运的发展变化,构建世界文学或者人类文学的观念,拓展多民族文学的深度融合,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
任芙康(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眼下不少作家的写作,任性到失控状态,从内容看脱离人生、脱离生活,从形式看单调、粗糙,表现出套路效仿。而今不少文学期刊的管事者,不少逢会必到的评论者,一篇文稿到了他们手里,眼神只需一扫,打头几句的路子对了,就成功一多半。可见一些作者对某些套路的热衷。
沈勇(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民族艺术特征鲜明的戏曲可能并不受外国人的欢迎,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你要去接受戏曲,你要看得懂戏,你首先要熟悉戏曲的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才能去欣赏或者接受戏曲。戏曲是比较复杂的精神产品,而能接受这种复杂的精神产品的受众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所以说,我们要尝试在戏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让全世界人民都喜欢中国戏曲。
张阿利(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国产电影如何去改变现状?我们不要简单重复好莱坞,而要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我们既要发展电影产业,也要注重内涵式发展、真正的质量性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现在的电影当中虚假的东西太多了,远离生活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需要去解决、克服这些问题。
楚小庆(《艺术百家》常务副主编)
艺术评论的思想基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以为,以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一个多元文化,也就是说既要有文化自信,又不能妄自尊大,这是艺术评论的一个思想基础。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文艺作品都出来了,大众不可能一一去看,也没有必要一一去看。我们文艺评论就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公众的审美能力。好的艺术评论必须准确把握中西方艺术发展的规律和文化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对艺术创作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