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点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主题设置贴合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澳门因其历史背景有着丰富的文艺资源和独有的特色,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加深,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对年轻人一代影响很深,本土文化何去何从的困惑,尤其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年轻一代去欣赏与传承本澳文化。因此在此时举办一期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二)访学方式创新多元

  此次访学整体设置为中华艺术、跨界融通和跨文化传播三大模块,其中中华艺术模块涉及中华玉文化、漆文化、宋代院体细笔绘画等;跨界融通涵盖了书画、戏剧、摄影、民间文艺和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跨文化传播则充分体现在老师的讲座内容和机构考察的案例分析中。

  为使团员更系统地认知和吸收,除了延续传统的专家讲座、机构考察、团员论坛等方式以外,还首次尝试“讲座+导师见面会”的方法。澳门的艺术工作者多以兼职为主,在日常工作和创作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集中完成专门访学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团员与导师的沟通,我们挑选了中国的漆艺术和回归传统的院体细笔绘画尝试导师见面会。导师第一天晚上进行课堂讲授,第二天晚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与团员互动交流。由于时间充分同时经过一天的思考和沉淀,团员往往有更多的思维火花和较深入的见解。

  对于这两种方式团员们感到受益颇多。比如团员、卓剧场联合艺术总监胡美宝说,自己对漆器了解不多,只是平常偶尔透过生活用品或许会接触得到,也确实未曾多想其有关的历史或进程。透过汤志义教授的讲学,初步知道原来漆作为材料已慢慢发展出它多样性的尝试——无论是作为纯粹的艺术表达、跨媒体创作,还是回归生活等等。团员、澳门视觉艺术协会监事长高婉芳说,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花鸟画方面,黄荃以传统勾勒写实之法见长,徐熙以写意水墨绘画花鸟见称,两者因此在绘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为后世所赞赏。她对宋代绘画加深了认识,获益良多。

  (三)跨界碰撞火花频现

  近年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以跨界融合为理念,即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艺术传承与时代发展的融合,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融合,艺术与科技和市场的融合。本次交流团也是以“多艺术门类跨界”为模式,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突出跨界交流,在不同艺术门类的共同交流中学学相长,进而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同时推进不同艺术门类团员之间的认知与合作,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

  对此,团员在座谈交流和评估问卷中也多次谈到这一点,“能够与不同界别的人在一起交流,我感到很开心” ,“我学习艺术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对于我的思维和以后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能够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特点就像蜜蜂在采蜜一样” ,“一开始我认为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人在一起访学应该要分开进行的,但是后来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可以用来作为创作的题材” 。通过此次访学,团员之间达成合作近十项,多名团员也谈到希望和内地的艺术家多交流、互动、合作。

  澳门的艺术市场相对集中,团员们往往都活跃在自己的艺术领域之中,对于其他界别的艺术家和活动并不太了解。此次访学也搭建了一个团员之间互相合作,团员与导师、与内地艺术家之间沟通交流的宽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