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与传承
——我的一点变化与突破
作者:魏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以来,我遍览神州大好河山,也游历了欧美的山山水水,采风而写生的,既有熟悉的山水风景,也有旖旎的异国风光。经过一番体察、咀嚼与领悟,呈现出的就是这70多幅新作,有传承,更有突破。

  临摹、写生、创作、突破,是五年的心路。

  在临摹学习父亲魏紫熙作品的时候,我很注意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所临摹的绘画之中,形成一种融合有父亲风格、兼有自己感悟的画风,从而使我的画有了一种新的面貌。临摹是学习,从临摹到能写生创作新的作品出来,我认为是一种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种与众不同,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来,我认为是笔墨当随时代而变的具体体现。

  这批作品的新面貌,是我外出旅游写生时从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神奇造化中所感悟到的,同时也是因现代人审美观的变化而应运而生的。既写实又写意;既有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骨法和晕染,又有西方绘画的色彩及光晕,令观赏者有耳目一新之感。我新画的太行山,以及在欧洲、美国等地的写生画都是如此,与此前的画有了不小的变化,也算是对自己画风的一点突破。

  记得父亲魏紫熙临去世前,在家看我画的一幅画后说: “你就按我的画法画下去,不要变,你会画出来的,会画得和我的不一样。 ”父亲的话,实际上给我在绘画的方式方法上指出了一条前行的路,也寄托了他对传承与发展的期许,希望我把他创造的“魏家山水画”的技法风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父亲提到传承与发展的几年前,就有人和我谈到,要我注意在绘画方法上不要“结壳” 、要“脱壳”的问题。意思就是要求我不能仅仅用一种方法去画画,要兼学多样。他们认为,老用同一种方法去绘画,很容易陷入前人绘画的桎梏之中,逃脱不出自己所固有的面貌,也就是所谓的“结壳” 。在别人看来,延续父辈的绘画方法也许是因循,但是父亲的话推翻了有些人说的所谓“结壳”的理论,同时拓展了我们的思维:继承一种画风,需要我们把一种绘画方法练熟,但是结合自己的阅历及对绘画的理解,就会画出与先辈们不一样风格的画。

  我沿着父亲指出的路一路向前,就形成了自己的画,带着时代的气息。

  此次画展展出的作品,不是自我在绘画道路上的总结,而是一个阶段的汇报展示。自己随性所作,不甚完善,希望能得到广大画友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