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界以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与抗日战争同时发生又一同前行的抗战文学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作家常写常出新,读者常读常爱读的重要题材。描写这一题材的作品,无论是小说与纪实,抑或是戏剧与影视,都在不同时期卓领风骚,成为中国红色经典文学与文艺的重要构成。

  到2015年,抗战胜利走过了整整七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别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文学界在充分准备、精心运筹的基础上,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作品,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和精心打造的作品,使抗战文学成为2015年度格外引人注目的亮点。

  6月23日- 7月2日,中国作协组织网络作家进行“走进抗战历史”采风活动,从踏上“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卢沟桥开始,参观“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探访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遗址,追寻新四军军部重建岁月,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回望日军受降的历史镜头,历时10天, 40多名网络作家、 20多名文学网站编辑,从抗战起点始,至抗战终点止,完成了一次对抗战历史的重访和致敬。7月8日,中国作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血肉筑起的长城——抗战中的文学”展览,展览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书影为主,辅以40余件馆藏书、报、刊及手稿精品。展览创造性地用10余首群众耳熟能详的抗日救亡歌曲为线索,贯串起文学界自“九一八”到“八一五”十几年间的抗争历史。9月6日,中国作协在京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回顾抗战历史,表达对革命先烈、文学前辈和死难者的怀念,肯定文学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力量,表示要弘扬抗战精神,推动抗战文学创作。

  在抗战题材的文学书写上,一些实力派作家在长期积累和精心构思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批在表现过往历史上,角度上有新意,思想上有深度的力作。如范稳的《吾血吾土》 ,以一个多身份抗战斗士的命运颠簸,书写了一个传统学人不变的民族气节,同时描绘了抗战全景,歌吟了抗战精神。曹文轩的《火印》 ,由被日军强行征走并在身上烙下了一枚日本军营的火印的小马驹,写了一匹马在战火中的悲惨命运,及其默默的奋起与无言的抗争。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书写抗战中的童趣、真情与自尊。黄国荣的《极地天使》 ,以忍辱负重的白衣天使苗雨欣为主角,写她依靠格拉斯特、戴维斯、托米等侨民自救会的中坚骨干,求得游击队的配合,在集中营展开了一场反饥饿、抗迫害的秘密大营救。作品在力量对比悬殊的反差中,展现了正义与邪恶、人性与兽性殊死较量,奏响了一曲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凯歌。纳兰香未央的《若爱重生·周旋1946》 ,在18岁的江沁梅1946年从延安辗转来到上海并加入情报部门“飓风小组”的传奇经历中,巧妙地融合了“八一四” 、“八一五”及武汉空战,远征军同古战役、过野人山经历,旧上海玫瑰别墅案,北平电台案,重庆和谈,军统及中统内变等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谍战与情感的双重纠葛中不辱使命的红色特工的感人形象。

  在纪实文学写作方面,解放军出版社推出了“回望东方主战场”丛书,这套由《苏联出兵东北》 《诺门坎1939》 《游击战之光》 《中日秘密战》《汉奸现象剖析》等六本纪实作品构成的丛书,以其选题的新颖,作者的权威,作品的厚重,格外引人注目,堪为回望历史和反思战争的厚重成果。其中的《游击战之光》 ,对于游击战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战斗的形成与展开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的两相结合上,从高层与基层的有机配合上,都作出了总体性的勾勒与具象性的绘描,使人们生动而清晰地看到,从毛泽东到中央军委,从领袖到军队,从军队到人民,齐心协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全景式的历史活剧。

  纪实文学中分量最重的,还当数王树增的《抗日战争》 (上、中、下) 。这部纪实大作依托详尽的史实,依仗恢宏的篇幅,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线索,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作品的赢人之处在于,作者既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用国际眼光审视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生、发展及结局;又立足于全民族抗战的全局,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地位作用,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全面反映了各阶级、各政党、各阶层爱国人士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斗争历史和民族精神。

  这样一些精品力作的联袂而来,使得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在2015年间,数量上既有较大幅度地增多,质量上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据悉,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正在改编成影视作品,还将会在今后的文学文化生活中发生积极而有力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