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渔鹰 119.5cm×122cm 20世纪40年代初
展翅渔鹰 117c m×58.7cm 1962年
近百年来西学东渐,西式学堂的开建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当然就教育的整体发展过程而言,那是一个巨大的研究课题。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习画的门派师承到吸纳素描、速写、油画等西画在我国引进的课堂教学,使美术教育综合与吸纳了多种艺术因素,增加了学生们的胆量和丰富了创作的手段。在苦禅先生的作品里,我们即可以得到验证。
这是两张同为渔鹰而绝不相同的作品,环境不同,意境不同,构图处理不同。但是大家都能看出,这两只展翅的渔鹰,造型和角度完全一样,可是观者不会感觉苦禅先生是在重复自己。他在这两件同样题材的绘画中表现了不同的构思,采用了不同的手法,达到了截然不同的境界。区别在哪儿呢!
1、大环境绝然不同,一只位于河湖之滨,一只踞于老干之上,空间位置高低的不同所造成的视觉定位让观者决不会感到雷同。
2、画面主体——两只渔鹰在不同的环境中,情绪不同,一只要瞄准同伴的位置,择其空间,疾飞跃入水面,它那机警的眼神,正在判断与选择。看它身上还有水点子呢!
那只树干上的渔鹰呢,正在洋洋得意,似乎在笑,在叫,在唱。它的眼神是轻松愉悦的,一副休憩恬静的样子。画到此处,老人往往也正在乐呵呵地说笑呢!
3、表现手法不同,水边渔鹰以运墨为主,树上渔鹰则以光影为主,我们在处于高处的渔鹰抖动的翅膀中感受到西画光影与结构透视的有机融合,虽然苦禅先生运用的仍是水墨。
艺术家侯一民以观察苦禅先生作品的多年体会说,“西画中素描、速写的基本功练习壮大了他的胆量和气魄。 ”画中的两只渔鹰的翅膀都非常符合造型结构,特别是翅膀的动势,但让人感慨的是这一切都是用大写意笔墨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