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俗生活走向艺术创造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艺术家韩玉臣
作者:本报记者 孙菁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底,在由河北省文联、邯郸市委宣传部和邯郸市文联共同主办的“大美至纯”韩玉臣西藏题材艺术作品赴欧洲成功巡展座谈会上,记者认识了刚从欧洲回来的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艺术家韩玉臣。相识之初,与很多人一样,对一个拥有两三万名员工的集团董事长,都有种固定思维,觉得他的艺术作品必定仅是“玩票” 。然而,伴随一张张跨越三四十年的已经泛黄、破损、龟裂的速写、素描头像和油画人物、风景写生作品步入韩玉臣画室的过程中,记者意识到那一开始的想法是多么的武断和草率。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心中充满了赞叹和疑问:“您真的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吗?在画这幅作品的时候真的不满20岁吗? ”记者对眼前这位年近六旬的艺术家充满了好奇。

  历程:大师们点亮的传奇艺术之路

  静静的,伴着一杯清茶,韩玉臣开始讲述他的经历。1954年出生的他,因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两个邻居也都是画画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于无声处滋润了韩玉臣幼小的心灵。小学四年级,他画的一幅雷锋像在同学中广为传看,校园中的墙板报更成为他的创作“园地” ,当一名画家也成为他童年的梦想。

  “文革”来袭,风云变幻,韩玉臣的父亲因历史问题进了“牛棚” 。家庭的不幸,社会的压力,突然降临到一个少年的身上。他那时懵懵懂懂地意识到,将来得会一门技艺才能生存。有了这个动力,似乎一切苦难都成为必要的过程,他开始每天到学校旁的一家工厂,去帮助搞宣传的工人抄文字、画插图,并开始尝试用油彩画伟人像,床单、书包甚至家里的抽屉,都成为他可以改造的“画板” ,兄弟姐妹、老师同学都成了他画画的模特。16岁那年,他正式进工厂工作,由于有画画写字的特长,很快被抽调到政治部帮忙。那些年,没有绘画方面的专业书籍,更没有石膏像,只能靠大量的写生去摸索、去体会。幸运的是,在求索艺术的路上他并不寂寞,先后碰到很多名师。

  1971年,邯郸市举办美术创作班,请在磁县五七干校劳动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来指导,就是这次经历,让他目睹到大师们的风采,苏高礼也成为第一个直接教导他画油画的老师。在此期间,他被带到《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家中,董希文西藏题材的写生作品,深深震撼了这个当时仅仅是爱好油画的小学员的内心世界。

  1973年,他又结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梁玉龙,并经常让老师对其习作进行指导。梁玉龙在当时的历史博物馆搞创作时,韩玉臣也随着被借去帮忙之际,观看到了不少馆藏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罗工柳等前辈留学苏联时临摹的巨幅油画《列宁在斯莫尔尼宫的演讲》 ,笔触生动、色彩丰富,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油画的无穷奥妙与撼动内心的力量。

  1978年,油画家张文新到邯郸创作《巍巍太行》 ,从查阅史料到写生、画草图、对模特,他一直伴随在老师身旁,而就是这短短的几个月成就了两个人绵绵30余年的师生情谊。张文新作为1957年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成员,受到俄罗斯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他对于油画的理解,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对生活的坦诚和豁达,也一直深深影响着韩玉臣。

  当年风华正茂的韩玉臣,每天一有时间就练速写和素描,晚上12点前很少睡觉,对于当一个画家的理想是无比坚定且执著的。但命运总是叫人无奈, 197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但因政审不合格被拒;他不甘心,第二年再考,同样又被政审刷掉。两次均与之失之交臂。

  “你一旦喜欢上艺术,便刻骨铭心、再难割舍。 ”这是韩玉臣多年前读到的一句话,虽然早已忘了出处,但却像极了他的艺术人生。命运使然,只能默默接受,之后韩玉臣从工厂辗转到商业单位,从资料员、秘书、办公室主任,再到商城总经理,直至集团董事长,一晃20余年的时光,让他似乎上了一所永不会毕业的社会大学。所有的苦难、磨砺、奋斗、收获、喜悦、感动,幻化为对现实的超越,引领他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甚至是诗人。

  比起一般意义的专职画家,他的这条路注定充满坎坷,而命运已经教会他如何应对。环视他的画室,许多正在开始或是已经完成的大画,气势恢宏、磅礴,带着西藏地区特有的阳光沐浴和泥土芳香。巨作诉说着他这些年一边带领企业应对竞争,一边拿起画笔的苦与乐。就像他说的,“梦是美好的,追寻就是快乐,锲而不舍,可能成真” 。

  使命:企业家中的另类和典型

  在世人眼光中的企业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群体,资产多寡成为其价值高低的标签。谈到韩玉臣的另一个身份企业家,他深感这代表的是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应该是肩负社会责任、追求人类使命、拥有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人。

  纵观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创业浪潮,都为勤于奋斗、敢于冒险的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舞台和施展才华、激发潜能的机会,从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企业家。韩玉臣认为,“商人”和“企业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商人”古来有之,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就是买东卖西,辨贵贱、调余缺、度远近,其行为是围绕追求财富开展的,也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然而这类人跟企业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当一个商人升级到企业家时,财富已经看得很淡,转而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他所带给社会的快乐和福祉,如何可以让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得到更多认可。能够叫企业家的,应该是立体的、丰富的、全面的,是有涵养和素养的。

  “他是中国企业家的另类和典型,从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形象和未来。 ”这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给中国美术馆介绍韩玉臣展览的信中提到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为我们理解企业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作为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荣誉委员、中国书协会员、河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摄协会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他将这些身份通过文化艺术修养融会贯通,变成一个协调的网络。韩玉臣谈吐自然,铿锵有致,颇具文人风格,特别是对西方美术史有着深厚的学养,对于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流派,他都有自身的主张和见解,而谈到企业的管理哲学,你会发现他在吸收中国古代“儒法合一”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更多西方现代管理学思想,总之听他说话,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习。

  他以自身的经验深感企业家的自身知识修养和艺术品味同属企业软实力,都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作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家,他的形象代表了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还一定程度地代表了国家。因此,企业家应在理论学习、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甚至仪容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风度,以气质和魅力博得公众的好感,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以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忽视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坚持:从世俗生活走向艺术创造的精神世界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似乎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没有时间” 、“工作很忙”成为大家习惯的口头禅。可当与韩玉臣交流之后,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时间”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跟很多人一样,也是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去实现梦想的话,请一定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更忙,结果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也越发走近了梦想的彼岸。

  中国改革开放,大浪淘沙,韩玉臣作为一名企业家,把一个最初才几百人,销售额一千多万元的小商场带出困境,并发展到现在成为员工两万人,销售收入几十亿元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其中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要处理的事物之繁杂可想而知。然而在把握机会、趋吉避凶的同时,又能醉心于他热爱的油画事业,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情景,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常态。他每天一上班,上午半天时间全方位处理企业事务,下午则进入创作状态,完全投入到他的艺术构想、艺术表现的世界中去。

  诚然,现在的韩玉臣不可能与其他画家一样全方位地去投入创作,用大量时间去写生、去临摹、去构思。但是为了始终保持一种新鲜的、生动的、敏锐的眼光,他通过“看画” 、通过“读画”补充时间不足的问题。他到书店见到好的画册必买,到北京、上海出差,参观美术馆是必须之日程,到国外考察时,卢浮宫、冬宫、大都会博物馆、哈默画廊有机会一定去造访,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法国巴比松的米勒故居也是专程光顾。不断带着问题去观看展览,研读大师原作,使他在眼界得以不断提高的同时跨越技法的瓶颈。

  艺术的灵感也离不开对生命原韧的惊奇感的体验,稍有空暇,他便会去西藏地区采风,从2006年第一次进藏开始,那片神奇的土地便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和西藏大北线他全部跑了个遍,云南、青海和四川的藏族聚居区也多次游走。走进西藏,使他积累了大量素材,认知不断升华。他发现今天的西藏是阳光灿烂、民族和谐的新西藏,是地覆天翻、日新月异的新西藏。

  为了表现那个心中的“新西藏” ,他拍了几万张照片,写了上百首诗词。2009年初,禁不住又重新拿起搁置了很久的画笔,他饱含深情地说:“虽然,我的画技尚需锤炼,油画语言还不丰富,但我会用激情去弥补,会用强烈的生活感受去充实。 ”十几次雪域采风中,有过风雪塌方、泥石流的阻隔,有过坎坷颠簸、沙尘飞扬的难忍,有过头晕目眩、几欲跌倒的境遇,有过感冒发烧与死神擦肩的险历,但他咬牙坚持、义无反顾、乐此不疲。

  梦是美好的,西藏的梦更是美轮美奂。他说,这个梦他会永远做下去。就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文章中所评价的,“韩玉臣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商海搏击之余,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艺术创造,这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也可以说,他从世俗生活走向艺术创造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超越。在从事艺术的过程中,他的心灵接近了纯粹” 。

  升华:用个人的品牌效应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

  “我不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也不是最成功的油画家,但我是企业家中最好的画油画者。 ”这一句看似随意的玩笑,却道出了韩玉臣与一般企业家的不同之处。多年的艺术创作经历给予他的,不只是繁忙事务之下对心灵的慰藉,更多的是给了他做人、生活和工作的智慧。

  比如,将对自己的艺术感觉进行分析和体味,把其中蕴涵的道理与深意,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和企业文化的提升中进行还原。 《中庸》中提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这是从古到今绘画中常用的观察和创作方法。韩玉臣将对它的体会和思考更多地融入了企业管理的思路。“致广大” ,教会他对全局性把握和前瞻性部署的注重。至于“尽精微” ,则训练了他冷静、细致、客观而又注重感觉的思维方式。

  再举个例子,谈到多次走进西藏更深层次的原因,韩玉臣很有创意地用“涮锅”来形容。他说,西藏是一个纯净的火锅,我们是一个被污染的物体,放里面一涮就会干净一些。等涮的时间长了,你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对很多事情就看得很随意、很淡、很清楚。这,就是境界的升华。

  记者采访的时候,恰逢有画展正在邯郸新世纪商业广场的阳光美术馆展出,韩玉臣先是站在台上做开幕式发言,然后融于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同普通百姓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雅士、书画挚友一起交流感受、分享心得。有些企业家认为,艺术高高在上,老百姓不懂,对企业经营也不会有任何好处,而韩玉臣却不这样以为,不管是20年前邯山商场改造时辟出的文化长廊,还是如今新世纪商业广场的阳光美术馆,这么多年来,在他带领下的阳光集团充满着对文化的敬重和艺术的向往。

  “我以前只是名普通员工,来到这里受到韩总的影响,我也开始画画,你看这是我的作品” ;“我和玉臣是忘年交,是他圆了我40多年想要办画展的梦想” ;“我是先看到韩总的字才开始和他合作的,因为我相信字如其人” ……听到各种各样围绕韩玉臣的评价,让记者深深感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韩玉臣作为阳光集团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他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经历中感悟、提炼出来的。可以说,他的才情和魅力已经转化为企业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让员工从他身上体会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为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开辟了平台,并实现了社会的期待,引导企业走向了成功之路。

  在“韩玉臣西藏题材艺术作品赴欧洲成功巡展座谈会”上,记者认识了一位艺术家;从这次采访中,又知晓到他企业家的一面—— “非典型性”的艺术家和企业家。艺术家、企业家同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越是社会出现巨大变革的时代,越是给艺术家、企业家提供了展示丰富才华的时机。当历史需要什么样的人物出现的时候,什么样的人物才会产生。今天的历史提出了企业走向文化艺术的课题,这一课题需要有一位典型人物来诠释,这个人就是韩玉臣。愿有更多的艺术家担当起宣传中国文化的时代责任,愿有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努力承担起企业家的历史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