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竞放”——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起舞南昌
“让藏在深闺里的民族民间舞繁花竞放!”
纳西族勒巴舞书写乡野的诗情,汉族赣南采茶舞演绎自然的馈赠,藏族“仲堪”跳尽历史的低语,蒙古族舞乌兰牧骑舞出时代的欢腾……近日,由中国舞协、江西省文联主办的“繁花竞放”——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在江西省南昌保利大剧院倾情上演,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0个作品、 600多位演员,以多民族多样态的舞蹈艺术呈现,掀起一股“最炫民族风”,全国多位专家学者和舞蹈家前来助阵,欣赏这场舞蹈盛宴,洞察当下民族民间舞创作样貌和发展态势。
“怎样在共性中保留各民族的个性,关键在于抓住精神内核”
一条长长的“背巾”,舞出畲族女子一生喜乐悲欢和畲族母亲一世独立刚强,江西作品《畲家背巾·山哈娃》以温婉厚重的情感底色,为汇演开篇。两场汇演,既有聚焦各民族“非遗”创作的《泥塑华章》《西兰卡普的歌》,也有表现乡村振兴和奋进新时代的《归·盼》《“侗”见丰景》;既有在回望历史中彰显民族精神的《风知东归路》《大国守护》,也有在岁月流转中感悟生命的《春花绽》《惊蛰》,作品涵盖15个民族、题材多元风格各异,展现出中华多民族丰富的文化和多彩的舞蹈。
肃穆的鼓鸣,热烈的唢呐,铺陈出东北黑土上强劲生长的生命力量,舞者或躬身笃行或挺胸跃进,身体或紧紧扎根大地或恣意舒展四方,由静而动,从缓至疾,《再望这片黑土》让人从东北秧歌解构与重构的舞蹈语言中读出属于这个地域民族强韧的精神涌动和血脉偾张,更让人看到“两创”视域下舞蹈创作的成功突破。
“作品中秧歌的动作语汇不断变化发展,但不管怎么变,东北秧歌的基本元素贯穿始终,尤其是其典型的‘哏’劲一直在,不像有的创作其民族舞蹈元素要戴着‘放大镜’看才能找到,所以创新一定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尺度。”江西省舞协主席、南昌师范学院副校长刘永红说。
在当下舞蹈界尤其是民族民间舞领域热切践行“两创”的探索中,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生生不息》走得更远。作品将佤族的甩发舞融入街舞Hiphop(嘻哈舞)、Popping(机械舞)等动作元素,表达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向上精神。
观演引发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苏娅菲思考——如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野中,更好地实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这一民族民间舞面临的时代课题。“怎样在共性中保留各民族的个性,关键在于抓住精神内核,当我们找到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内核时,无论用东北秧歌、山西秧歌还是山东秧歌,特色只是语言输出的不同信号,肢体语言的外壳和形态背后传递的精神,才是无论懂不懂这种民族舞蹈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能量。”苏娅菲说。
“乌兰牧骑人就要做乌兰牧骑事,我们要把来自生活的艺术再献给人民。”
以一幅农民画为灵感、诙谐表现懒汉勤劳致富如愿娶妻的《豆豉粑娶媳妇》中,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编导肖伟以保留苗族小花苗舞蹈矮桩步的体态,加入农民劳作的动势动态,实现符合今天审美的新创作。“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苗族舞蹈,却不知苗族还有小花苗、高山苗、长角苗等支系的多种舞蹈,仅贵州地区就有有百余种苗族舞蹈。”肖伟表示。
欢快动感的音乐节奏似时代的律动和奋斗的号角,一群乡村青年激情澎湃干劲十足,他们操纵的方向盘不断变成播种和收割机的车轮、沉甸甸的谷穗和花鼓灯的岔伞,安徽省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向幸福出发》依托岔伞道具多重意象的巧妙变化,将勤劳耕耘乘上幸福快车的乡村振兴景象刻画无余。“这些演员来自17个乡镇,农忙时都要干农活,他们就是在舞出自己的生活。”该艺术团团长王利梅告诉记者。
一群血性男儿各持一根木棍,热烈欢快地合力搭建蒙古包,草原上简单质朴的牧民生活在《幸福家园》豪迈的舞步中生动再现。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牧骑舞蹈编导崔蒙坦言,“我们平时面向的观众都是农牧民,有时也许只有三四个观众,但服务人民是我们的使命,乌兰牧骑人就要做乌兰牧骑事,我们要把来自生活的艺术再现给人民,希望能把乌兰牧骑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多个男子群舞让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印象深刻:“学院派教育把舞蹈提炼、分解、重组后反而常常走向机械化,汇演为院校师生提供向非专业、向民间学习的机会。很多男孩在舞蹈中努力表现阳刚之气,其实不要刻意表现,正如《仲堪》果洛藏族舞源自血液的自然律动,舞蹈人一定要有胸怀天地的格局,才能表达中国人的精气神。”
“不放松就不是民族民间舞,这样的汇演不比赛但有比拼,特别适合民族民间舞的交流提高,而且可以看到以往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民间的、原生态的舞蹈呈现,对于诸多高校团队,这相当于一次田野采风和现场教学,意义不可小觑。”中国舞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郭磊如是点赞汇演活动。
汇演落户江西为江西本土文化展现提供契机,以赣南采茶“三绝”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创新编创男子群舞,南昌大学的《茶生浮梦》诗意展现江西老表的质朴乐观和赣鄱儿女的不懈追求。江西省舞协副主席、秘书长钟林渴望通过汇演,不仅促进全国舞蹈人展示才华、交流技艺,更能激发更多江西舞蹈工作者投身创作,更好地挖掘展示赣鄱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风貌。
“在近年来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中,一些创作和表演能力较强的省份入围次数和几率相对较高,反之则不尽如人意。中国广袤大地蕴藏丰厚的文化底蕴,56个民族拥有丰富的人文特色和多彩的舞蹈文化,因此活动希望探索或许更适合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路径的催化方式,吸引更多编导、舞者交流学习,进一步推动各地域民族舞蹈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以舞蹈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