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培训民间文艺理论人才
作者: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记者 邓立峰) 10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民协、辽宁省文联主办,辽宁省民协、锦州市文联、渤海大学承办的“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民间文艺理论人才培训班”在辽宁锦州举办,来自全国的50名民间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培训。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渤海大学党委书记刘洋,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喦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相关活动。

  培训期间,林嵒以《智慧与想象: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路径》为题,结合自身实践经历,探讨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时代性”“地域性”等原则及主题、形象、想象、语言等技巧;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江帆以《不一样的田野:民间文化的“在地”张力及其内涵意义》为题,通过讲述“农耕文化最后的歌者”谭振山、辽东满族故事家黄振华、辽西喀左“李龙王赶香烟”祭典三个田野案例,提出应从整体上把握民间文化研究对象,解读在地、在场的“现代”,讲述在地、在场的“中国”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施爱东以《理想故事的结构与设置》为题,讲述了故事的最简结构、情节的核心设置、故事的游戏规则、故事生产的俭省原则、故事生产的极化原则等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室主任毛巧晖通过《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价值》讲座,提出了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方法是民间文艺学的核心问题,应加强对民间文学资源转化的学术史、思想史挖掘的观点。

  培训期间,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与授课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分小组交流学习感悟。全体学员还调研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渤海大学辽西走廊博物馆、锦州港等,观摩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纸上风雅·丝路墨象”金石拓印展。学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入民间、认识民间文艺的人民性,发现民间文艺真正的价值,关注民间文艺收集、采录、展演、展示的新业态,在民间文艺引领时代和社会风尚等方面实现自己庄严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