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音协组织采风创作的中轴线题材歌曲MV《金色的屋檐》8月10日起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歌曲以北京中轴线上最具典型性的“金色屋檐”形象,讲述人与中轴线的亲密联系,用古风国潮展现大美中轴线。
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一个以“印记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大众篆刻作品展正在热展。走进展厅,迎面就能看到一枚内嵌芯片的主题印章——“印记北京中轴线”。展览分为序篇、遗产中轴、文脉中轴、活力中轴四个部分,通过一枚枚精美别致的印章,生动展现了北京老城永定门到钟鼓楼15个核心遗产景观、建筑布局和历史文化价值,让人感受到北京中轴线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的空间形态和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天地和谐文化理念。
从见证历史性时刻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直播,到中国邮政集团北京市分公司发售申遗成功首日封,再到各种北京中轴线主题的文艺演出……自当地时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有关北京中轴线的话题热度持续升温,不仅举办了一系列群众庆祝活动和相关主题活动,而且非遗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通过接受采访、专题研讨、发表文章等各种形式,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之后”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展望。
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12年,从申遗启动到全面加速再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程聚合了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全社会欢欣鼓舞。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北京中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并且通过系统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更好地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全面提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和管理水平,有力凸显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的整体价值,向国际社会生动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是专注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就聚焦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重点资助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资助举办了30多个项目活动,如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北京中轴线专题文献展等。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是起点,未来将全面聚焦资助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公益项目,加大对北京古都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交流、展示、国际合作、教育培训、人才奖励、书刊编辑、活化利用、智库咨询公益项目的资助,共同打造北京中轴线博物馆。
梅松认为,数字化技术是打破文化遗产易损坏和空间固定的局限掣肘问题的关键技术。我们可以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如摄影、摄像、音频、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和虚拟现实的VR/AR等数字化技术,完整科学采集、记录和保存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信息,将物质化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化的文化遗产,形成北京中轴线数字资产,构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展览和数字化体验,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保护和活化利用,并更加广泛地吸引公众了解、学习、传播和参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传承。
作为申遗文本编制项目的主持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自2009年起就带领团队长期承担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的编制工作,为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贡献了重要的学术支持。吕舟认为,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其实是北京老城保护、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申遗给北京带来了巨大活力,激发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大家一起来开展创作,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北京中轴线在内,北京现有8处世界遗产,都是赋能老城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民众幸福生活的宝贵财富。有了这样一个资源,未来要思考的是怎样把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怎样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希望,未来能将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很好地传递出去,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何以中国’。”吕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