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在京举办——
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彰显纪录片独特媒介价值
作者:文浩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录片被誉为‘国家相册’‘社会和人类生存的一面镜子’,是文明传播和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以纪录片为媒介探讨文明间如何沟通对话、求同存异、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是十分有价值的。”随着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的开幕致辞,由“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2019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下,“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2023年,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入列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89项成果文件清单之一。本次论坛以“文明的价值与影像的力量”为主题,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近百位知名纪录片专家学者、导演、传媒机构与智库机构高层、节展和媒体负责人等出席。论坛设有特邀嘉宾发言、主旨演讲、午间交流分享会、圆桌论坛、开闭幕式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对多元文明与多样影像的话题探讨,让“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文明交相辉映。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塑造着公众的舆论,影响着政治进程和文化价值观。欧亚电视广播学会主席瓦莱里·鲁津认为,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形式具有独特的力量,通过讲述真实故事,唤起人类情感,推动社会生活改变。英国格林坦普顿学院荣誉院士罗伯特·沃克以北京最近新开通的地铁19号线各个站点为例,讲述每一经停站的装潢设计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意在展示中国文化中许多精妙的表达。他提出,在创作一个民族文化的影像时,必须对各自的经历保持坦诚,呈现真实的文明,并以此塑造本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未来。“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理事长、论坛主席何苏六认为,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国家的情感共鸣、对话协商提供了鲜活经验,也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可持续发展注入温柔的力量。

  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展示了江苏广电总台的国际传播纪录片作品,强调中国纪录片创作需要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高度”,同时要推进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分众化传播,努力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可感可触可亲。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永晖表示,纪录片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中心副主任梁红结合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的创作播出实践,强调“勇敢、真诚、用心”是打通国际合作的桥梁,世界需要以纪录片为媒介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提出,人文交流是连接各国心灵的桥梁,传递着和平与合作的愿景。“纪录片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世界和平进程中,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陈宏说。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围绕“艺术的文化传承价值及其在文明互鉴中所发挥的作用”“青年的创新表达与国际交流中的特殊价值”等议题,深入开展对话交流和创作研讨。同时,举办了“文明的影像:传承互鉴与当代价值”“Z世代的力量:文化共享与未来共生”“时代的纪录:‘一带一路’与世界发展”3个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