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赋能传统文化“两创”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网络文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融合、互相赋能,成为推动文艺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在3月28日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举办的“网络视听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论坛”上,来自影视行业戏剧、综艺、纪录片、动漫领域的创作者,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视听文艺创作再出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开了交流。

  相较于各类视听产品而言,无论是从视觉传达、知识获取还是情感共鸣、文化传播的维度来看,影视作品依然是今天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峥认为,网络视听作为影视文艺的新兴力量,正在成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网络视听领域用文化底蕴涵养影视文艺内容生态,以国风美学触及内心深处文化认同,推出了一系列优秀视听作品,比如创造爱奇艺站内热度值最快破万纪录用时41小时的剧集《长风渡》,呈现了个人爱情与家国变迁两条故事脉络,在剧中展现了浪漫的古风婚礼、精致的亭台楼阁,也加入了安民立政的价值观、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借助通俗易懂的商业化表达,让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触达并影响亿万青年观众。同类作品中,《梦华录》也是一部成功结合了国风美学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网络视听作品。该作品通过精良的制作、细腻的故事线巧妙地融入了传统礼仪、诗词歌赋、茶艺花道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再如,文化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借助时空列车实现古今对话,讲述了北京中轴线700多年的历史流转。网络动画片《云中居三子》在美术设计上继承传统中国艺术的写意画特征,意向唯美,柔和灵动,在配乐上大量采用了传统民乐,富有历史感和民族特色,打造了国风IP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使观众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当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也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先进的视听技术赋予的时尚化、创新化表达,也让厚重的传统文化展现出了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新风貌。爱奇艺总编辑、副总裁王兆楠表示,近年来,爱奇艺的虚拟制作技术不断成熟,通过把数字场景投影到LED屏幕上,再借助虚幻引擎实时工具,根据人物的位置和光影的变化,适时调整画面,摄影机同步拍摄,实现所拍即所得,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画面质感,同时为还原传统文化当中宏大、奇幻的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云之羽》和《狐妖小红娘》之后,爱奇艺即将推出的作品《大梦归离》,对这一技术的运用将更加娴熟。今年年初Sora问世,文生视频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相信伴随着虚拟制作和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得到充分释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全景式的呈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财富与物质遗产,其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绍刚看来:“表现当代题材的作品也可以有传统的精神,历史剧也可以有现代的意义。历史、人文、地理、哲学等方面共同构成了影视表达的‘中国味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一念关山》《梦华录》编剧张巍认为,古装剧中的女性人物,同样拥有当代的女性价值观,比如独立自强,这些精神内核是让古装剧与现代观众取得精神连接和交流的关键。

  在网络综艺节目中,近两年十分火爆的《种地吧》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通过农耕这件事,直观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种地吧》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综艺相结合的魅力。芒果TV常务副总编辑周山以《声生不息》为例,强调了综艺节目的深度故事化表达。节目通过挖掘歌曲背后的历史与背景,用故事化的方式唤起的普遍而深刻的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感,是吸引观众、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核心力量。不仅如此,要兼具年轻化和国际化视野,才能实现综艺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让传统文化携手综艺实现“双向奔赴”。

  在3月27日举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发布会上,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这样解读有关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为98.3%,网络视听继续占领“第一大互联网应用”高地。与此同时,网络视听已经是大众“文娱大餐”的重要供给,截至2023年12月,主要长视频平台作品存量达12万余部,内容规模十分庞大。其中,2023年上线的主旋律长视频作品播放量达515.34亿次。足以说明,网络视听正在通过各类内容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且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