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走在高扬人民性的创作大路上
栏目:文艺观察
作者:文新达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最鲜明的品格、最耀眼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并鲜明提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要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继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思想,确立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鲜明立场。

  回顾我们党领导文艺奋进的百年历程,高扬人民性是鲜明夺目的一面旗帜。歌剧《白毛女》、歌曲《黄河大合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油画《父亲》、文学作品《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等,这些奏响中国文艺百年华章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经典,正是通过真实的刻画和鲜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唤起人们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奋斗者的尊敬,其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真正让文艺成为人民精神家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文艺经典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从“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再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国文艺事业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人民同行,深切感受中国人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从中汲取营养、锤炼品格,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用一部部优秀文艺作品更加紧密地连接人民群众的心灵。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作品《长津湖》《人生大事》,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作品《中国医生》《你好,李焕英》,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奖作品《觉醒年代》《人世间》等,这些代言人民心声、观照人民生活、获得人民口碑的精品佳作,是文艺与人民的深情对话,是文艺礼赞人民的奋进乐章,更是新时代文艺人民性的最有力注解。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文艺的人民性,用心触摸生活的温度,反映人民的追求和期盼,文艺创作才能滋养人心、荡涤灵魂,才能成为时代的精神标志、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最大底气,也是持久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力量源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文联工作,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走与人民相结合的道路,发扬文艺为人民的传统,为人民书写、为人民立传、为人民放歌,以真挚的情感热爱人民,以博大的胸怀拥抱生活,以深邃的思考观照现实,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让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充分激发人民文艺创造活力,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