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戏剧艺术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生、旦艺术)展演”在京举办

展现戏剧艺术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机遇,垒起了我们年轻演员追寻自己所爱的天梯,这也是为戏曲的传承与未来筑梯。”11月3日至5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生、旦艺术)展演”在北京民族剧院举办,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陈丽君的一席话道出了此次参演演员的共同心声,也充分展现了“艺苑撷英”这一平台在青年艺术人才扶持、选拔、培养、推出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演是继2022年成功举办戏曲武戏、丑戏艺术形式优秀青年人才展演后,举办的第二次展演活动。展演共四场,刘垒、鲍陈热、翁佳慧、刘维、张艺瑾、陈丽君、孙娜、刘杨、窦晓璇、郭霄、倪徐浩、万琳、徐思佳、吕军帅、朱莹莹、李晶花、裴小明等来自全国的戏曲老生、小生、巾生、武生以及青衣、闺门旦等生、旦行当青年演员相继登台。演出的剧目既保持戏曲艺术传统古韵,又体现时代精神,释放当代价值,有京剧传统经典《四郎探母·坐宫》、昆剧《牡丹亭·拾画叫画》《玉簪记·偷诗》、越剧《珍珠塔·惊塔》、扬剧《挑滑车》、粤剧《吕布试马》等极具代表性的生行、旦行经典折子戏亮相,亦有河南曲剧《鲁镇·天问》这样优秀的原创现代戏增姿添彩,充分展现出中国戏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意趣丰富的艺术面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入选演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充分展示出戏曲新生代的传承精神与青春力量。

  “中国剧协坚持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要务,根据戏剧艺术发展规律,经研究论证、合理筹划,以3年为一个周期,发掘和推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戏曲人才,弥补专业弱项,促进均衡发展,力争实现戏剧艺术各专业、各行当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展示全覆盖。继武、丑展演后,接续生、旦行当,关注净行、乐队主奏等专业,不仅是活动品牌的延续,更对集中展示戏曲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弘扬和传播中华美学精神,推动中华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春梅表示。

  此次展演中,陈丽君表演的越剧《珍珠塔·惊塔》是她第一个改编创作的折子戏作品。“我们根据传统戏重新整理创作,从剧本到作曲还有服装、造型、道具等,都进行了新的设计,融入了多剧种的元素,并加以越剧化。这折戏是文戏武唱,用了很多戏曲程式技巧,来体现风雪严寒的环境、角色的处境还有情绪巨大的转变,边舞边唱,对于气息稳定和爆发力的要求也比较高。与此同时,主人公方卿又是个饥寒交迫的书生,不可以像武松打虎一样地使蛮力,我也增加了许多细节,使之更合理化。”陈丽君觉得,能在“艺苑撷英”的舞台上亮相,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认可。

  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窦晓璇说,“艺苑撷英”给自己提供了向其他剧种和各位优秀演员学习的机会和一个展示多年所学的平台。“京剧《谢瑶环》是我师父杜近芳的代表作,也是我的成名作。一方面,我传承了师父的艺术,另一方面,她对艺术的态度是非常开阔的,经常跟我说不要只演她的戏,要有自己的戏。”作为新一代戏曲演员,窦晓璇认为,既要继承传统,也要结合现代审美有新创造,她的京剧版《大宅门》、昆曲《浮生六记》等,都深受年轻观众喜欢,“我们这一代戏曲人要做的,就是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窦晓璇说。

  据了解,本次戏曲生、旦艺术展演活动,在吸取和总结去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演出和观感体验,呈现出诸多亮点。尤其是创新了演出形式,今年的展演活动,更加注重每场节目的灵活性、丰富性与观赏性,相较去年,打破京昆专场和多剧种专场展示形式,每场演出均荟萃各剧种的生、旦艺术精品剧目选段,在充分体现戏曲剧种繁多、艺术特色独特的同时,彰显中华戏曲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包蕴万千。同时,今年展演活动覆盖面地域及剧种更为广泛,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区市的戏剧院团、中直院团及戏曲艺术高校的演员参加,剧种除京剧、昆剧,还涵盖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河北梆子、扬剧、越剧、豫剧、赣剧、曲剧、粤剧等戏曲剧种,台州乱弹、吉剧等小剧种也精彩亮相,充分体现了戏剧艺术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相关评论文章见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