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中国好声音
——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民族)比赛观察
放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中,经过一系列角逐,声乐(美声)组、声乐(民族)组各有5名选手最终脱颖而出。在本届金钟奖声乐比赛中,参赛选手充分展示技巧与水平,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精彩的音乐盛宴。
高水平角逐培育声乐人才
在金钟奖声乐(美声)组决赛当中,歌剧《原野》选段《啊,我的虎子哥!》、《运河谣》《边城》等中国歌剧中的咏叹调纷纷在舞台上亮相;声乐(民族)组决赛当中,选手们对于《九儿》《大宅门》《边境的小鸟》等作品的演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声乐(美声)组的比赛中,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等不同声部的选手同台竞技。声乐(美声)组评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连续三届担任金钟奖评委工作。他最深的感受就是,参赛选手的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进入复赛的选手都具有强劲的实力。石倚洁表示,美声本身具有统一的标准,考核的维度包括演唱技巧、声音等条件,“最后十二位选手,并不是说用技巧、声音这些‘本钱’打动了我,而是他们应用声音和技巧,唱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声乐(民族)组评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吕继宏认为,比演唱技巧更加关键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解释,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美学、文学以及和音乐本身相关的元素,希望有更多选手能够把作品“唱到人心里去”。
金钟奖声乐比赛见证了许多优秀选手的成长历程,也成为他们音乐生涯当中的重要节点。声乐(美声)组获奖选手梁了凡是第四次参与金钟奖的角逐。在她看来,金钟奖是每一个音乐学子心中最神圣的殿堂,从第一次去广州参赛时的紧张,到此次“敲钟”,梁了凡经历了一系列心态上的变化。在她眼中,能够借助优秀的平台,参与其中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声乐(美声)组评委、中国音协副主席廖昌永表示,比赛是为国家选拔拔尖优秀人才的手段,也是选手、单位之间共同交流、学习提高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比获奖本身更加重要”。石倚洁也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活跃在舞台上,不要把这个奖项当作一个终点,而是要当作歌唱演员的起点,在舞台上塑造不同的形象,把最美好的声音带给观众”。廖昌永表示,歌唱演员在演绎作品时,也肩负着一种责任,通过演绎好、传播好中国作品,在世界音乐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推广优秀作品唱响中国声音
近年来,国家对中国艺术歌曲与原创歌剧的创作和推广都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扶持,“中国歌剧节”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金钟奖声乐比赛当中,声乐(美声)选手选定的三首或两首参赛曲目中,必须有一首中国作品。这让金钟奖比赛成为选拔优秀选手的竞赛,也是推广优秀作品的重要平台。
梁了凡选择的《啊,我的虎子哥!》篇幅很短,但其实非常难以驾驭;声乐(美声)组获奖选手洪振翔演唱的《不答应也得答应》也是中国歌剧里男中音唱段里非常少见的,对于人物、声音的表现非常能够凸显男中音的声部特色。获得声乐(民族)组第一名的陈滢竹在决赛中选择了风格迥异的《边境的小鸟》与《荔枝颂》。其中,《边境的小鸟》包含了花腔女高音的技巧,具有很深的主题意义,而《荔枝颂》则是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的代表作。她说:“这首作品里不仅有我对于家乡的情怀,还有很深的挂念。希望能在全国的舞台上,让更多人知道这首《荔枝颂》。”
声乐(美声)组评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殷秀梅表示,演唱中国作品能够拉近演唱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希望更多选手能够走到前台,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此外,本届“金钟奖”还策划了“在成都街头走一走遇见金钟”系列快闪演出。活动中,廖昌永、石倚洁等评委与参赛选手来到天府美术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等地,现场演唱《康定情歌》《踏雪寻梅》《我爱你中国》等经典歌曲,与当地市民共享音乐带来的快乐。廖昌永表示,对成都来说,“金钟奖”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也是非常好的“催化剂” ,对整座城市的音乐文化建设及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