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网络文艺在发展中华文明的
现代形态中勇立潮头
栏目:特别关注
作者: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推动网络文艺在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勇立潮头

  ——“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网络文艺骨干研修采风活动综述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今年8月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10.7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10.7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6.4%。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8%。其中,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为1.9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18.0%;演唱会直播用户规模为1.8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17.3%;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8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359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9.0%。在此热浪奔涌的时代大潮中,网络文艺已成为当前文艺发展中的重要景观和亮丽名片。

  为深入把握网络文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新路径、积极探索网络文艺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10月8日至13日,由中宣部文艺局指导,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网络文艺骨干研修采风活动在江西举办。活动采取专题授课、采风调研和交流研讨等形式进行,将集中教学、实地考察和行业碰撞结合起来,让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更好地走进生活、走进历史、走进文化,在感知时代发展的蓬勃活力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胸怀“国之大者”,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

  研修学习期间,授课老师分别从网络文艺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任务、网络视听行业相关政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及江西当地的特色文化遗存等方面给予教学辅导。大家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也对当前网络文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和课题纷纷建言献策,用身处一线的深切体验碰撞灵感的火花。

  高密度课程,触达网络文艺全场景

  此次研修采风活动安排了密集的专题课程。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郝向宏,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黎隆武先后授课,对网络文艺的时代使命、网络视听行业政策、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及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挖掘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和分享。大家纷纷表示,课程不仅有很强的政策性、指导性和专业性,对于行业发展和文艺创作还有很强的针对性,收获很大。

  “网络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主动研究把握网络文艺发展规律,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铸就网络文艺新辉煌。”郝向宏在授课中提出,要把握网络文艺的定位、功能和价值,推动网络文艺在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勇立潮头。冯胜勇从网络视听文艺工作的思路理念、网络综艺节目的管理创新、网络影视创作和网络微短剧提升等多个角度进行分享,介绍了当前网络视听文艺从草根走向主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粗放走向精细的整体面貌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网络视听文艺“因技术而生、由技术而兴,天然具有创新的‘基因’”,“网络视听文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要“守住底线、不踩红线、勇攀高线”。

  作为此次研修采风活动的重要方面,从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中获得滋养、挖掘素材和激活灵感是学员们在课程中的又一个重要收获。在金瑞国的分享中,他介绍了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并指出这些文化遗存实证历史发展脉络、展示文明灿烂成就和记录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价值。黎隆武的授课则首先抛出了“海昏十谜”的问题,逐一解答江西南昌海昏侯国遗址考古挖掘及文物所涉的相关疑问,引人入胜地介绍了西汉历史文化以及以海昏侯刘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大家深受震撼和感染。

  “芒果TV一直在探索,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青年文化发展,将网络视听前沿科技应用于广阔的文化传承当中。”芒果TV编委会委员盘剑表示,作为网络文艺内容生产者,自己在这次研修学习中收获丰硕,深感有责任围绕探索中华文明根脉等课题去挖掘、去碰撞,不断优化向青年观众传播的方式和路径。腾讯文化与内容事业部高级总监、腾讯视频副总编辑林秋萍在谈到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时介绍了腾讯平台的做法,表示将紧贴时代脉搏,坚持网络视听精品化战略;强化科技能力,创新表达,提供优质的视听体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始终践行平台责任,以腾讯视频和微信视频号等重点产品为依托,立足平台特点和优势,坚持守正创新,助力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

  多线程调研,走进历史文化和广阔生活

  活动期间,参与研修的学员们先后走访调研了南昌、上饶等地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红色文化传承地标,感受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魅力,见证江西着力“让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文化传开去”而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扎实举措和崭新面貌。

  10月9日和10日,学员们先后走访参观了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和滕王阁。大家不时地向工作人员询问相关情况,相互之间也进行了热烈交流。网络作家月关(魏立军)表示大开眼界,对江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说:“作为一名历史小说作家,我对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印象与感触尤其深刻。其中发现的大量文物和文献资料,向我们揭示了相关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下一步,我想开始着手做更多的了解,以此为原型创作一部小说,讲出我的推理和见解。”网络作家我本纯洁(蒋晓平)走访参观后表示,可以将这些地标性元素融入到作品当中,打造成地方IP,在扩大城市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将传统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10月11日,学员们来到了上饶市的弋阳和铅山。在弋阳,大家观摩了戏曲“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表演和大米粿制作技艺演示,感受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在民间基层的传承赓续。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弋阳腔的传承发展,接下来还将举办相关专题研讨,以集中各方面力量提供智库支持。在方志敏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和一件件红色文物,讲述了方志敏同志创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大家面向方志敏同志塑像庄严地三鞠躬,随后跟随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仔细辨识和缅怀文物背后的人和事,纷纷被方志敏同志“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崇高品格震撼和感动。在铅山,大家先后来到了鹅湖书院和当地非遗传承企业,感知文化先贤以辩明理、讲学传道的历史事件,体验“连四纸”制作技艺及其当代产业化传承与发展。大家兴致勃勃,思接千载,深受感染。

  广业态聚焦,融汇贯通理论与实践

  参加此次研修采风活动的50余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不同专业领域,既有网络作家、内容编辑、平台负责人、网络主播、文旅衍生运营者、网络文艺研究者和媒体记者,也有导演、制作人、设计师、音乐人、歌手,基本覆盖了从创作端、平台端和接收端的网络文艺全链条。“这个采风研修的形式非常好,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后,接着实地调研,去一线感受,把理论和实践进行对照,这样带来的理解感受就特别深刻,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欲望。”参加调研采风的江西省音协“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力说。

  青年编剧饶俊跟网络文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6年。作为出生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由于自幼父母外出务工,他自言“成了第一代留守儿童”。在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里,写作便成了他表达所思所想的一种习惯,后来他被上海戏剧学院破格录取,进入到影视剧本创作领域并取得了丰富的创作成绩。他坦言:“于我而言,网络文艺,是平凡人的造梦空间,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样的网络文艺创作者,因为网络文艺而改变自身命运。”

  冯苗苗“触网”开始做直播则是顺应形势的主动选择。她是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的一名职业唢呐演奏员。为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在乐团领导的鼓励下入驻抖音做起了直播。她坦言,开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由于唢呐比较接地气,在网上很快火了起来,短短4个月就涨粉到了10万多。“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看到了网络文艺发展的潮流、趋势和方向,我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广更多正能量、高质量的作品”。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灵感的‘宝山’,在我过往的创作经历中,就有以非遗文化‘矿物颜料’和‘花丝镶嵌’为主题的作品。前者是因为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深深地震撼了我,后者是因为首饰界国潮风让我对‘燕京八绝’中的古法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研修学习让我收获很大,深感做得还远远不够。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把握精髓,努力结合新的生活节奏和审美风尚,让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在网络文学的书写中更好地焕发时代新意。”网络作家吉祥夜(李莹)说。

  “江西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具有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这里多江山胜迹、风流人物,这里多红色故事、革命遗产,这里多当代奋斗事迹、动人篇章,所以我们选择了在江西举办这次活动。”中宣部文艺局网络文艺处处长刘涛介绍,此次活动以文化遗产现场授课为主、以集中授课为辅,就是希望大家通过现场教学和调研,更好地融汇贯通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推动网络文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元化碰撞,释放网络文艺蓬勃活力

  此次研修采风期间,行程紧凑、安排密集是大家的共同体验。虽然劳累,但大家热情不减,首日课程后的分组讨论,原计划是到晚上9点结束,大多都持续到了10点多钟。在结业发言中,大家也十分踊跃,就各自领域和所关心的话题积极建言献策。此外,行程途中的“小灶”和“私聊”,互通有无、多元碰撞,甚至有的还因此产生了合作意向。

  网络作家卓牧闲(段武明)长期坚持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了《韩警官》《朝阳警事》《洋港社区》等系列作品并有《滨江警事》正在连载。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和温暖幽默的文风,显示出他关注现实和打捞生活素材的扎实功底。在参观方志敏纪念馆后,他就告诉记者,希望平台和网络作家多关注红色题材创作,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为赓续红色文化基因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我是一个退役军人,虽然退役了依然有着军人情结。此时此刻,我心里对南昌这个英雄城市和上饶这片红色热土充满无限感慨,对革命先烈充满无限崇敬。网络作家在传播红色文化中不应该缺席。”在分组讨论中,卓牧闲动情地说。

  交流碰撞涉及到从创作题材到呈现形态等方方面面。网络作家舞清影(杨艳)表示,在时代面前,在重大主题、重大节点、重大事件面前,作家必须首先在场,勇于担当,用文字书写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网络不是一个分类,也不是一个标签,而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特性。”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及后续“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总导演陈雷直言,这样的时代背景会倒逼传统媒体工作者利用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进行创作。互联网模糊了行业的边界,跨界融合成为必然,创作者也要积极转变心态和拥抱互联网,在跨界融合中寻找创作冲动和灵感。我本纯洁(蒋晓平)则关注网络文学的IP化打造,认为从文本出海、 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打造出具备国际视野的网络文学IP,能够让文化遗产魅力更好地实现全球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线下实体发行转变为线上数字化传播,新的音乐使用场景、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音乐人周洁颖说:“影视音乐如何在场景应用中发挥作用并为剧情增彩是我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跟几位优秀短视频博主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未来,我们也将倡导更多幕后工作者拓宽业务的边界,借助短视频的传播途径让大众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