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琼)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在国家公证机构的公证下进行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 5部长篇小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张宏森在评委会全体会议上讲话。他表示,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第一次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评选,评奖期间正值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社会各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各位评委充分认识到茅盾文学奖作为国家级文学大奖的庄严价值,始终牢记茅盾文学奖的指导思想和评奖标准,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着眼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局,对文学规律、文学价值和作家劳动予以充分尊重,坚持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认真周详、一丝不苟地履行职责,最终选出了五部体现四年来长篇小说创作卓越成就的作品。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协主办,每4年评选一次。自1981年创立至今,十届茅盾文学奖共评出48部获奖作品,在繁荣长篇小说创作、树立当代文学经典、体现时代文艺高度、推动文学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悉,为做好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中国作协按照中央关于评奖改革的部署要求,对《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和《茅盾文学奖评奖细则》做了进一步修订,力求程序更加规范严谨,提高评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专门设立纪律监察组对评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聘请国家公证机构对评奖进行公证。这些举措确保了评奖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范围为2019年至2022年间在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参评作品征集工作于今年3月15日启动,4月30日结束。5月18日起,参评作品目录向公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后,确定参评作品238部。
近年来,中国作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文学的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锚定文学高质量发展定位,团结带领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刻把握民族复兴时代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是对新时代文学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阅,中国作协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成果落实到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中。评奖过程中,在分散各自阅读的基础上,经过集中审读和深入讨论,8月7日,评委会评选出10部提名作品,同时向社会公示。在此期间,评委会继续进行深入讨论,最终通过第六轮投票,于8月11日上午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经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核批准,向社会公布。至此,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正式完成。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中旬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举行。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