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汕:
在传统节日中迸发澎湃的“潮汕力量”
栏目:新春走基层
作者:本报记者 王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勤春来早,民艺气象新。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下午,一场喜庆热闹的元宵节巡游活动在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的鮀东村举行。村民们扶老携幼,在自家门口观看完醒狮队、英歌舞队、锣鼓标旗队巡游表演,又齐聚在村里祠堂前,翘首等待巡游队回到祠堂。在近两个小时的等待中,祠堂门口的小广场秩序井然,其乐融融——族人为老年人搬来坐椅,孩童们兴奋地交谈着今年父母不再外出打工的好消息,年轻的父母把年幼的孩子托在肩膀上。直到震天的鞭炮和喜庆锣鼓迎来闪展腾挪的七色醒狮,村民们在节日的欢庆中祭拜祖先,祈福合乡平安、五谷丰登。

  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保留着上古春祈社日的遗风,潮汕人把新春祈福游神赛会称为“营老爷”。崇尚勤俭和奋斗的潮汕人辛劳一年,把春节看得尤为重要,形态各异的“营老爷”活动贯穿了整个正月。2月5日至7日,由中国民协、广东省民协、汕头市文联和潮州市文联主办,汕头市民协和潮州市民协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潮汕传统节日文化调研交流活动”在广东省汕头市和潮州市举办。30余名专家学者走访了两地多家非遗展馆,调研了英歌舞、潮剧、鮀东灯谜、鮀东骆驼舞、舞狮、潮汕大锣鼓、潮阳剪纸、青龙庙会、花灯巡游、“穿蔗巷”、蜈蚣舞、“赛大猪”等特色节日民俗活动,进一步挖掘了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当代价值。

  传统节日方兴未艾,因为它就是生产和生活本身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舞姿刚劲雄浑、威武豪迈,被誉为“中华战舞”。英歌舞舞蹈队通常由107位年轻力壮、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组成,一说表现的是《水浒传》中107名英雄好汉营救卢俊义的故事。2006年,汕头市申报的潮阳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月5日,调研组一行在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梅花乡观看了英歌舞表演。据介绍,只有村里“最靓的仔”才能入选英歌舞队,有幸入选预示着好意头,因此他们在训练和演出时都格外卖力。有专家发现,和常规的英歌舞稍有不同,这场英歌舞的领队手里并没有拿“蛇”。当地村民介绍说,通常英歌舞的领队是需要手持一条“蛇”的,但是因为本村祖先对蛇有禁忌,所以这里的英歌舞就略去了这一元素。

  对此,中国民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谈道,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耕文明。潮汕地区是种植水稻的区域,英歌舞中对蛇的动物崇拜是和水稻生产结合起来的。因为稻田里最怕有老鼠,而蛇会在稻田里吃老鼠。正是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和农耕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像英歌舞这样的节日庆典形式才能代代相传。

  2月7日,农历正月十七,调研组一行在汕头市澄海区冠山村考察了一年一度的“赛大猪”民俗活动。在村里祠堂前,上百只大猪高昂着头,张着大口,嘴里衔着大橘,背上打上吉祥的“福”字红印。全场最重的猪被摆在最前列,享受着人们尊重的目光,饲养它的家庭也会在这一年里成为光荣之家。据介绍,第二天仪式结束后,各家各户把大猪作为特殊的礼物赠予亲朋好友。“赛大猪”在当地传承已有上百年,不仅在节庆时表达了对神明和祖先的尊敬,也在很长时期起到了鼓励生产的作用。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感慨道,中国的春节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流传的惯性,因为它就是生活本身。“中国的节日,既是文化的,又是生活的。生活本身是延续的,是可以重复的。春节期间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福’。‘福’离不开‘口’,也离不开‘田’。中国人要祭拜祖宗之后,把贡品分食掉。中国文化是积极入世的,中国的节日不是纯粹的精神寄托,而就是生活本身,所以这样一种务实的节日活动能够延续下来。”

  传统节日不断演变,展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正月点灯笼”,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潮州磷溪镇8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都拿着挂上灯笼的甘蔗,站在村巷两旁形成一条长长的“蔗巷”,迎接近千名村民组成的巡游队“穿蔗巷”。一路上锣鼓喧天、曲乐飞扬,绚烂烟花照亮了夜空,场面十分震撼。由于潮汕地区中“灯”与“丁”同音,“添灯”意味着“添丁”。在这一天,各家各户甘蔗上灯笼的数目需与家里新添男丁的数目一致。磷溪镇自古盛产甘蔗,在一年一度的“营姥爷”中,也就加入了甘蔗的元素,同时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蜜、节节高。此后,随着近年来当地狮头鹅养殖产业的发展,“穿蔗巷”的巡游队伍又加入了鹅的形象。

  广东汕头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杨映红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对潮汕的传统民俗有着更多切身的思考。她说,潮汕地区的文化表现出兼容并包的形态。同时潮汕当地的民俗仍在不断演化,比如今天潮汕巡游队伍中必不可少的“双咬鹅舞”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潮汕地区养殖狮头鹅的产业兴盛,创造出来的。同时随着卤鹅制作工艺不断精进,卤鹅成为潮汕地区不可缺席的一道家乡美味,以及海外“潮人”的一份乡愁。

  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也将审美生活日常化。在广东省民协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刘晓春看来,在潮汕沉静、低调、闲适的日常生活之流中,岁时节日充分展现了潮汕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澎湃的潮汕力量。

  此次调研活动,由中国民协副主席万建中、郑土有、李丽娜,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带队,在当地文联的周密安排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充分交流,对潮汕传统节日民俗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次调研活动对推动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保护和弘扬潮汕节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