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好作品 讴歌新时代
——专访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栏目:中国文艺这十年·名家见证新时代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情记录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开展系列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期起特设“中国文艺这十年·名家见证新时代”栏目,通过文艺名家的深情讲述,带领读者感受十年来各文艺门类取得的长足进步与累累硕果,从不同角度展现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创作好作品 讴歌新时代

——专访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1921年的秋天,有一天,阴霾沉沉的安源煤矿忽然雾散见了晴天,一个叫毛润之的能人来到了安源,他住在八方井,走进总平巷……”聊到动情处,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禁不住在电话里就抑扬顿挫地说起不久前她在“安源红”——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曲艺专场晚会上表演的动情片段。

  “下一段就是,‘萍乡是个好地方……’再把萍乡宣传一遍,这都是现背的。”今年78岁的刘兰芳,连日来仍在全国各地不停地奔波忙碌着,从赴山东章丘石匣村参加研讨会、登台演出节目,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到江西萍乡数次登台,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在安源煤矿矿井前为一线工人演出;再辗转山东青岛助阵“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青岛市原创曲艺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同时抽空看望当地91岁高龄的曲艺作家刘金堂等,“说实在的,我很有热情,也爱我的艺术,党和国家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一直觉得,应该为党和国家做点什么,尽点绵薄之力。”言谈间,刘兰芳举重若轻,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著名老艺术家的“家常便饭”。

  见证新时代曲艺事业蓬勃发展新局面

  从6岁开始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到1959年考入鞍山市曲艺团,再到1979年由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刘兰芳至今从艺63年。她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始终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砥砺奋进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她更是亲历和见证了全国曲艺事业蓬勃发展的每一点变化。“我觉得变化大的首先是,新文艺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刘兰芳看来,新文艺群体热爱曲艺、自谋职业、积极向上,文艺百花园的繁荣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尽管这几年因为疫情,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在这方面,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等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关注他们的学习成长、职称评审等,支持和帮助他们展翅高飞,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限。”

  “国家的政策很好,抓创作、育新人,这些年来,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曲艺工作者,很多我都不认识了。也出了很多好作品,尤其是疫情期间,打磨出大量描写白衣战士、宣传抗击疫情的作品,充满正能量。”刘兰芳坦言,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时刻不忘初心,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我在评书艺术上取得一些成绩,应该跟大家分享,培养更多接班人、传承人,把评书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的职责。另外,也要把东北大鼓传承下去,这些年我也收了十几个徒弟。现在只要去东北演出,除了评书,把东北大鼓也带上,两样都搞,小车不倒只管往前推。”刘兰芳说。

  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示范引领所感动

  刘兰芳注意到,这些年来曲艺界格外重视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特别是注重发挥知名老艺术家和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榜样引领作用。今年3月25日,第五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时,她受邀前往出席开幕式,期间认真观看了裴艳玲、王晓棠、罗扬三位艺坛大家的众多珍贵历史图片和画面以及代表性实物等,感受三位艺术家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德,崇德尚艺、潜心耕耘的艺术追求,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创作实践。“看完之后深受教育,他们的一些感人事迹以前我都不知道,年轻人知道的就更少了,我们要继承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我们的职业操守就应该是严于律已、爱岗敬业,宣传正能量。”刘兰芳表示,作为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她从1959年参加工作开始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按照文艺为人民服务、“双百”方针等精神和要求来做的。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既与此一脉相承,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新时代实现了新的伟大飞跃,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深入践行,将听党话、跟党走融入血液、融入职业、融入毕生的艺术追求中。

  一直以来,刘兰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自觉自律守正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勤勉敬业有口皆碑。就以近几年来看: 2019年,刘兰芳用评书说两会,同年推出新编长篇历史评书《大汉刘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和先生、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王印权第一时间创作评书贯口《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礼赞英雄、激励斗志。2021年,延续700余年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不能线下举行,他们就举办刘兰芳王印权师徒线上专场演出,献礼建党100周年;同年10月,刘兰芳赴山东诸城参加纪念陶钝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12月中旬,还推出新编评书《新斗罗大陆》并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吸引更多年轻听众。2022年,她用评书讲述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的故事。即将推出感人新作《帕米尔雄鹰》……

  不忘党恩,为艺术执着

  “艺无止境,艺术也没有捷径。要想一鸣惊人,必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这些作品不光是我,还有我的先生、我的学生、我的合作友伴,是大家一起创作修改出来的。”刘兰芳说,“一个精品、一个好作品,别说精品,我们的每个作品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因为要求很严,说实话这是艺,要练百遍,只要在家,我每天都要到家附近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去练,一天练5到10遍。”

  2019年,刘兰芳获得“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2022年,她表演的评书贯口《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2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我就是个普通的说书人,走到今天不容易。”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刘兰芳始终真诚而谦逊地认为,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悉心培养,感谢陶钝等伯乐的支持和知遇之恩。“我们得有良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创作好作品,讴歌新时代。”

  刘兰芳从参加工作伊始,就长期扎根基层,为鞍山的广大市民百姓说书唱曲。自1996年到中国曲协工作至今,她先后担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中国曲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等职务,无论多忙,始终心系基层,或带队“送欢笑到基层”,或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或如今年一样频频前往山村、深入矿区进行“压轴”演出……“都是基层,不是什么大舞台,还挺受欢迎的,跟一些年轻人甚至小孩同台,一块儿演出。”刘兰芳表示,如果说为了收入绝对不去,这行太累了。这样的演出是不忘党恩,是为艺术执着。“既然投胎干这行了,就要干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讴歌时代、礼赞英雄,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