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聘任
第九届特邀研究员、第十届客座研究员
作者:本报记者 王琼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记者 王琼) “新时代新批评10届100”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九届特邀研究员、第十届客座研究员聘任仪式8月12日在京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仪式。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出席并讲话。

  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度是中国作协培养青年评论人才的重要举措。客座研究员制度自2011年建立以来,有效促进了优秀青年批评家的成长,赢得了文学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经评审,邓小燕、石岸书、刘月悦、刘阳扬、刘欣玥、李浴洋、李斌、罗雅琳、胡妍妍、相宜、姜振宇、樊迎春等12人成为第十届客座研究员,第九届客座研究员李静、路杨、赵坤、汪雨萌、沈闪、崔荣、周展安、陈舒劼、曾攀、康凌届满离馆,并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仪式上,铁凝、张宏森为第九届客座研究员颁发了特邀研究员聘书,为第十届客座研究员颁发了客座研究员聘书。

  李敬泽表示,客座研究员制度建立以来,累计聘任了十届研究员共100人。中国作协党组建立客座研究员制度的初衷,主要是凝聚和支持青年学者,激发他们积极介入当代文学现场,成为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新生力量。10年过去,一批又一批青年批评家在新时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希望大家充满活力、绝不僵化、永远锐利,将自己永远向着新的广阔的生活、精神和知识的天地敞开。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表示,自己从2011年开始具体负责特邀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的相关工作,过去10年间,与全国多所重点高校、学术刊物、地方作协、出版机构一起举办了70多场学术会议。“那些热烈的讨论、真诚的对话、委婉的争执,都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与诸位研究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往届客座研究员代表杨庆祥认为,通过客座研究员制度,研究员们得以深度参与当下文学现场,在热烈的对话讨论中,当代文学真正成为了具有自由呼吸的生命活体。客座研究员制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动机”,大量青年力量进入到当代文学批评现场,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历史与漂移的未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座谈会同日举行。第十届客座研究员从个人学术路径、文学观念、批评方法等角度出发,对当下的文学创作与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未来面向等话题进行展望。第九届客座研究员对后任同仁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回应,并分享交流了过去两年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聘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