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上演《茶馆》“70周年纪念版”庆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系列活动持续向戏剧致敬、向前辈致敬,回望传统、展望未来——

北京人艺上演《茶馆》“70周年纪念版”庆生

  6月12日北京人艺院庆日当晚,《茶馆》首次实现8 K技术录制、超高清实时直播,线上观众与现场观众同步收看。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的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自6月9日重启以来,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老舍名作《茶馆》终于与观众在首都剧场见面。此次《茶馆》上演的“70周年纪念版”集合了1999年第二代《茶馆》的经典阵容,既是一次人艺家人的回归聚首,也是一次久违的舞台盛事。演出将持续至6月14日。

  院庆日演《茶馆》,是北京人艺的传统,也是人艺人为剧院庆祝生日的方式。从北京人艺建院30周年进入《茶馆》剧组演到今年人艺建院70周年,从当初的跑龙套到出演王掌柜,梁冠华说:“《茶馆》是一个丰碑,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是我个人的幸运,必须全力以赴。”饰演常四爷的濮存昕称这次演出极具纪念意义:“《茶馆》是人艺的‘家底’、观众记忆的符号。我们这次演出与平时不太一样,就像一次‘满汉全席’。”秦二爷的扮演者杨立新作为复排执行艺术指导,他眼中的《茶馆》代表了这家剧院的发展,“有历史和现在就能看见未来,所以现在我们演《茶馆》要能有当年的传统和现在的风采”。

  一台《茶馆》,生动诠释了北京人艺传统的接力传承。今年在人艺舞台上迎来从艺50年的李士龙在建院70周年之际回归出演《茶馆》里的李三这一角色,他坦言深爱这个舞台:“老一辈树立起来的这块招牌,希望年轻一代继承下去。”庞太监的扮演者严燕生感慨年轻人们赶上了好时候:“看到新的剧场、新的人才,真是欣慰。”何冰在剧中饰演刘麻子一角,随着年龄增长,他又多了很多新的理解。演了20多年唐铁嘴,吴刚总是不忘和前辈的距离,一直在追寻“舞台上生活”的状态。康顺子的扮演者龚丽君则表示,也要像前辈一样,多种树,种出一片森林,让后辈乘凉。在剧中饰演松二爷的冯远征说:“我们是跟人艺一起成长的,和第一代《茶馆》演员同过台,如今我们成熟了,后面还有年轻一代,我们看到了人艺的勃勃生机。”

  6月6日至10日,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经典剧目放送及导赏连续5天为全网观众先后奉上了《雷雨》《蔡文姬》《白鹿原》《哗变》《窝头会馆》 5部北京人艺舞台的经典话剧作品,在线上掀起戏迷观剧和讨论的热潮。每部剧目放映前,北京人艺邀请主创走进演播室与主持人展开对谈,杨立新、龚丽君、徐帆、唐烨、濮存昕、冯远征、吴刚、何冰等北京人艺主创先后结合自身经历,回忆创排背后的故事,解读作品艺术价值,为观众带来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名家导赏。包括中国艺术报微博、客户端和微信视频号在内的近40家网络直播平台形成全网传播矩阵同步推送,5天累计在线观看超6500余万人次。

  6月11日晚,“向戏剧致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在曹禺剧场上演。这台为院庆专门策划的主题演出,不仅云集了北京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为观众奉上一批保留剧目及即将上演的新戏中的精彩片段,还首次采用舞台串讲的形式,将北京人艺70年来的舞台追求贯穿始终,共同回望北京人艺70年的发展历程。演出最后诗人杨启舫创作的诗朗诵《向戏剧致敬》压轴上演,北京人艺20余位青年演员共同朗诵,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演出还特别安排了缅怀老艺术家环节,重温刚刚逝世的北京人艺导表演艺术家蓝天野的表演片段,表达了对老艺术家的深切缅怀和悼念。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艺术报新媒体报道回放

话剧《雷雨》导赏

话剧《蔡文姬》导赏

话剧《白鹿原》导赏

话剧《哗变》导赏

话剧《窝头会馆》导赏

纪念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