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年初,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下,福州市委托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开办“福州班”——四年制民间舞专门化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持续关心“福州班”学生成长,利用来京出差的机会看望同学们并进行座谈交流,送来了电视机、录像机等学习设备,他叮嘱大家好好学习,将来为福州的文艺事业作贡献。当年“福州班”的24名学生,现已成长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和教育人才,成为福州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3月29日,北京舞蹈学院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暨“福州班”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时任“福州班”期间大学、附中老领导、任课教师,“福州班”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回顾与“福州班”美好生动的往事、总结“福州班”办学经验、共研舞蹈人才培养与舞蹈事业发展。
“‘福州班’学制灵活、重点突出、学演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看来仍然是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一个重要借鉴路径。”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介绍,1993年,成立了二十几年的福州市歌舞剧团虽然引进了一些舞蹈演员,但是不成规模,专业舞蹈人才十分缺乏,很难承担市里的演出任务。对此,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建议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办法来解决,于是通过招生选拔24名学生来到北舞附中学习。为了“福州班”学生能够快速成才并为院团所用,学校不仅将通常的6年制改为4年制,同时还专门制定了培养方案,在遵循基本教学思路的基础上,考虑到演出工作的实用性,课程设置注重教学剧目与演出相结合,“福州班”当时系统地学习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及芭蕾舞课程。“‘福州班’地校合作、院团联合的实践顺应了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一成功的办学经验可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复制。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把总结党领导文艺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总结学院历史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加强与顶尖院团、各大院校的战略合作力度,实现教用衔接与社会资源优质整合,旨在为中国舞蹈事业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巴图说。
“定向培养模式很重要,时间不浪费、精力不浪费,成功率也高。”在时任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看来,要进一步总结“福州班”的办学经验,把握教育规律,研究招生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升服务社会效果,走出一条适合今天舞蹈人才培养的新路。
“1993年正值学院‘八五’规划实施期间,教育改革是重点,规划提出要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拓宽新的办学渠道,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谋求与有关单位实行联合办学。”时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熊家泰表示,“福州班”可以说是当时学院发展规划的一个生动实践,学院和附中领导、教师在“福州班”的课程设置、剧目排练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对此,时任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校长曹锦荣也印象深刻,“北舞附中配备了最好的师资,虽然是民间舞的定向班,但考虑到生源的基础相对薄弱,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芭蕾基本功训练,毕业时我们把学生送回到福州,在当地的演出非常成功,对当地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交流会上,时任民间舞教师贾美娜、金茸,时任古典舞基训教师徐志刚,时任毯子功教师贾凤琴,时任芭蕾舞教师于晶,时任剧目排练教师白涛、杨纳,时任文化课教师刘轩,时任班主任曲木阿依等纷纷分享了与“福州班”的难忘回忆。想起那一张张青春稚嫩的面庞,大家仍记忆犹新,在他们眼中, “福州班”是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福州班”的同学们热爱舞蹈、训练刻苦,他们毕业后在福州发挥了文艺骨干的作用,老师们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而“福州班”的成功经验也在后来的舞蹈教学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大家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不忘办学历史,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培养德艺双馨人才,推进舞蹈事业发展。
“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四年,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要塑造动人的艺术形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所以在我学习表演之后,依然用这一点来要求自己。”“福州班”学生、演员姚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