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在京举办
裴艳玲、王晓棠、罗扬:
要做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人
“今天回到我的‘娘家’中国文联,讲述我的一番经历,我的感受是受宠若惊,心里‘打咕咚’。我跟着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学了这门艺术,说不上伟大和了不起,自己也没这样想过。虽然我身子不好了,但我可以教学生,今后我更要多做一些事情,回报大家”。75岁的中国剧协顾问、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说。
“人民是十分具体的,爱人民就要爱每一个具体的人。无论是做演员、做编导、做管理者或是做其他任何事,我一以贯之的就是要做一个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有本事、有真本事的人。”88岁的中国影协顾问,著名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家王晓棠说。
“70多年来,我见证了曲艺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我觉得自己多年来没有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多大的贡献,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尽心尽力地按照党的教导做一些具体工作,边做边学。” 93岁的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曲艺活动家、曲艺方志学家、曲艺理论评论家、曲艺编辑出版家罗扬说。
3月25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开幕式上,裴艳玲、王晓棠、罗扬依次登台,动情回顾了他们的从艺经历、阐释了他们对人民的理解。谦虚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三位老艺术家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对文艺事业的执着追求。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宣布展览开幕并讲话。
铁凝说,长期以来,裴艳玲、王晓棠、罗扬三位老艺术家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时代同向同行,满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朝乾夕惕,精益求精,分别在戏剧、电影、曲艺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铁凝指出,裴艳玲、王晓棠、罗扬三位老师精彩的艺术人生,深刻回答了“做什么样的文艺工作者,怎样做文艺工作者”的根本问题,生动彰显了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和使命。他们的理想追求、艺术成就和高尚情操,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敬仰、弘扬和学习。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文艺的天地无限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舞台无比开阔。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行风艺德,不断从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和人生中汲取营养和经验,自觉立己铸己,矢志创造创新,把艺术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努力以优秀文艺精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以优异的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董耀鹏、俞峰、诸迪,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张宏,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黄豆豆,以及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中国曲协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刘绍勇、总装备部文艺创作室原主任王宸,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裴艳玲出身于梨园世家,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昆、梆皆精,曾以《林冲夜奔》《南北和》《钟馗》《武松》等戏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年过花甲的她凭借在《响九霄》中的精彩演出,荣获“梅花大奖”。王晓棠成功塑造了《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等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主持创作、摄制了《大转折》《大进军》《较量》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鸿篇巨制。罗扬长期从事曲艺领导和管理工作,推动创立“中国曲艺节”“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等重大活动品牌,主持编纂的《中国曲艺志》已成为当前曲艺界研究人员最多、学术成果最为集中、学术影响最广的曲艺志书,在中国曲艺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本次展览以“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为主题,共展出353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画面、 172件代表性实物以及4部专题宣传片,着力展现三位老艺术家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德,崇德尚艺、潜心耕耘的艺术追求,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创作实践,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展览既是向老艺术家的致敬,也是激励和动员青年文艺工作者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开幕式上,中国剧协青年演员代表邵天帅、中国影协青年演员代表杜江、中国曲协青年演员代表杨菲为三位老艺术家献花。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曲协、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联机关服务中心承办,展览将持续至4月15日。
扫一扫浏览
更多内容
扫一扫浏览
裴艳玲采访视频
扫一扫浏览
王晓棠采访视频
扫一扫浏览
罗扬采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