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吴某凡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网络持续热议。在此过程中,“热搜”成为信息扩散的重要策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8日登上热搜榜,至7月22日期间,与该事件相关热搜话题达60多个,总占榜时间超100小时,累计阅读量超100亿、讨论量超300万。如此“丑闻热搜霸榜”现象再次高调泛滥,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足够警惕。
热搜,指一定时间内网络平台上搜索量靠前、上升趋势迅速的几个或几十个关键词,通常反映这段时间内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事件和流行话题。此次事件频上热搜有其客观原因:一是涉及“未成年”和“女性”,已属社会事件,触及法律层面;二来近期涉事者负面信息不断,积累下大批受众,为各方讨论提供了巨大空间。但无论如何,一名艺人丑闻多日占据舆论焦点,实在有违热搜存在的本意,也不为一个成熟、高素质网络社会所乐见。作为社会舆论的晴雨表,热搜已成为网络时代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往往事关公众利益和公信力,绝非个别人的“一亩三分地”。公共资源属于大家,自然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
一段时间以来,热搜被各种明星八卦、低俗炒作等信息占据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为了积攒人气及背后的经济利益,雇佣“水军”,买榜刷榜,故意炮制热点,操纵热搜榜单,一些粉丝和“吃瓜群众”的积极“参与”,更加速相关话题升温。这些行为严重扰乱网络空间,蒙骗遮蔽大众视野,扭曲正常舆论生态,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尤其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文艺工作者身为公众人物,理应洁身自好,树立良好形象,力避负面事件,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成果列为宣传推介重点,大力弘扬主旋律、宣扬正能量,让自身生活琐事淡出公众视线,不能借机炒作获取流量。广大网民特别是粉丝、“饭圈”也应理智看待明星、“爱豆”的热搜信息以及平台、工作室的助推行为,做明辨是非、心明眼亮、响亮发声的网络参与者和信息共享者。
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需坚守社会责任。如今,热搜已不只限于数据和技术范畴,人工干预及介入导致一些应该获得关注的话题没热起来,不值得被关注的话题却凭借热搜进入舆论场,成为个别平台收割流量的利器。负责任的媒体和平台应树立正确的导向观、价值观,提倡文明表达和理性传播,通过技术优化看好门、把好关,对不良信息主动降温,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及时“终结吃瓜大战”,不给人为制造轰动效应、贩卖庸俗低俗恶俗内容留机会,更不能一味迎合用户喜好,对明星、网红过于片面、负面的信息火上浇油、推波助澜。
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需加强治理监管。中央网信办启动的相关专项行动涉及网络“饭圈”乱象问题,将深入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等行为,对遏制“饭圈”陋习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治理热搜乱象,还需要文艺行业、网信领域等有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一方面加强监管和惩治,加大专项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发布热搜的推手和媒体平台,该查查、该禁禁、该封封,斩断黑产业链,形成有力震慑。另一方面,通过行业行为准则,强化正面引导,建立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和负面清单,进一步推动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取得新突破。
就在“吴某凡事件”占据热搜榜时,河南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全国人民为此担心揪心,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先别吃瓜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能不能不要让这些人上热搜了,国家有太多问题需要投入精力。”网民的冷静与觉悟必须给予肯定和点赞。在此,我们也发出倡议,不要让劣迹艺人和“黑料”网红的“丑闻八卦”霸占更多公共资源,让热搜回归应有的样子,重价值、有意义、讲规则、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