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京开幕
从百姓生活看百年巨变
本报讯(记者 范雪娇) 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一幅幅饱含着思想力量、情感温度,凝结着生活滋味、时代印迹的影像铺陈开来,立足广袤大地,展现时代风云,奏响了一曲浓烈的百姓颂歌,谱写了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像志。
6月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北京市东城区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开幕。本次展览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多方位展示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以及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宣部文艺局、北京市东城区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国摄协在京顾问、主席团成员,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入选作品的作者、推荐者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郑更生主持。
“解放牌”汽车运到天安门广场北京 1956年 喻惠如 摄
展览以“百年百姓”为主题,以贴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大主题。展览分为“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4个版块,共展出作品323幅。“沧海桑田”版块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年代为起点,选择百年间具有特殊意义的4个时间节点,将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内容或场景,以对比的方式,置于同一平面上呈现;“岁月如歌”版块以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后的百年为时间轴,选出100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摄影作品,形象展现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好合”版块的一幅幅结婚照,从长袍马褂、凤冠霞帔到西服革履、婚纱曳地,再到创意不尽的当代婚俗风情,既见证爱情,也承载着百年中国社会的变迁;“百家百福”版块从数万幅的来稿中,遴选出百家百幅“全家福”,象征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串联起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李舸介绍,此次展览是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重点文艺活动之一,中国文联党组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对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展览历经半年多精心筹备,中国摄协多平台公开征稿,多渠道重点定向征稿,会同各团体会员积极调动各领域各层次的摄影工作者、包括“文艺两新”中的优秀摄影人才,开创了中国摄协图片征集历史新纪录,近万人投送推荐5万余幅作品。
主办方介绍,展览在预热阶段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开幕式前,微博和今日头条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000万。入展作者、 《中国知识产权报》原摄影部主任王文扬的作品《胡同风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象牙胡同中人们生活场景,他介绍:“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喜欢拍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积累了很多作品,把老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都摄入镜头,我投送了30余幅作品,能有一幅入选,我都非常开心了。”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付党生参与策划征集的4幅全家福作品入展“百家百福”版块,两幅入展“沧海桑田”版块。回忆起寻找其中一幅1965年拍摄于浙江湖州的全家福的曲折过程,他说:“我首先在网络上发现了一张照片,上面的一位人物是浙江宁波长年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胖妈妈’邵莉,我找了当地报社、电视台、摄影家协会,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是联系不到她。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找到了她退休前的单位,这才联系上。经过多番沟通,无意中发现她家几乎每年都会拍摄全家福,我们便从中选中了一幅。为第一时间能拿到照片,还委托当地摄影者到她家里翻拍。这张全家福里的那个小姑娘邵莉,如今已经是一位老人了。”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海南文昌 2020年 陈中秋 摄
武汉市摄协副主席、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周国强的入展作品《在百货大楼选购电视机的人群》拍摄于1988年武汉中心百货大楼。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识逐渐增强。当时春节临近,挤满了想买台电视机回家看央视春晚的人。”周国强说,曾经的新闻照片,随着时间的逝去,就成了历史。感谢这项展览,让大家看到现在中国人民幸福的新生活,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在北京摄协会员季懋中拍摄的《通州新华小吃街》中,1989年的北京通州区新华西街小吃街,人潮涌动,红火热闹。他说:“当时,我从北京建国门骑自行车到通州拍下这张照片。作为一个业余摄影人,我学习摄影已经40多年了,记录我们的生活非常有意义。”
开幕式期间,展览作品视频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北楼户外大屏循环播放。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展览还同步推出线上3D展厅,让观众足不出户观看展览全貌。(详细报道见第3版)
扫一扫浏览更多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