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舞蹈影像:传达汲取于自然的真实美感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玫编导作品《独树》 张耀 摄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三楼公共空间,朵朵白云悬在眼前,几株白桦树静默舒展,借装置实现的白云掩映间,曾亮相北京首钢园环境舞蹈展的舞蹈《身与白云间》,由杨丽萍编导、已在网络上获得3亿多点击量的舞蹈新作《春牛图》等作品中,原本稍纵即逝的舞蹈瞬间,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定格在开放式展厅内,可驻足欣赏亦可随意浏览,流动的肢体以不同的动静方式再与你别样相遇……4月12日,中国舞协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承办的《云聚》——中国舞蹈家协会环境舞蹈影像展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和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为展览揭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环境舞蹈是中国舞协提倡的一个全新舞蹈概念,环境舞蹈展是中国舞协打造的一个全新舞蹈文化品牌。2018年、 2019年中国舞协连续在京举办了首钢园环境舞蹈展,2020年环境舞蹈展在北京首钢园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大理舞蹈季”,邀请16支中国顶级舞团,共计约160位顶级舞者;由60人组成的摄制组,历时30天,拍摄了共计约800个小时的影像素材,上万张舞蹈图片。共计完成20支环境舞蹈作品的现场表演、拍摄与再创作;完成14场与舞蹈各界名家的对谈并直播、12场舞者户外公开课、“200 +”舞蹈短片花絮。累计网络传播总浏览量上亿人次,成为2020年中国舞蹈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片花海可以是一个剧场,一条水渠就是通往天空的T台,屋檐间能够倾情起舞,石板上尽可从容立起足尖……以大理舞蹈季为契机,通过影像让舞蹈实现了另一种艺术生成,作品附带的二维码,可链接更多元的展现。大理舞蹈季总导演梁戈逻介绍,2020年舞蹈行业受疫情冲击,当剧场都关门时,中国舞协在思考还能做些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和舞者能否走出剧场、走出城市,到广阔的天地中?同时,借助舞蹈影像,同样一个IP能否实现更多维的创作空间和呈现形式?于是有了大理舞蹈季的影像之旅。 

中央芭蕾舞团《天鹅湖》 陈锐 摄

  “在这次大理舞蹈季中,我们提出了‘无处不舞台’——突破传统剧场的局限,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入更广阔的天地中;‘与天地共舞’——‘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与环境和万物共舞,和谐共存;‘舞蹈影像化’——把同一个舞蹈作品转化成摄影和影视作品,二度创作,多维创作,并通过网络传播;‘舞蹈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生态共舞,以全新的艺术方式介入当地的文化生态。”罗斌介绍,此次展览精选了上百幅照片、28个精品舞蹈视频,力图将中国舞蹈界优秀的表演者、创作者及作品多维度呈现。“至此,我们完成了从剧场出发走向天地之中,再以影像形式回到剧场的全过程。这些年轻的观念和热情的舞者们一起,起舞于天地之间,带来了全新的无限可能。”

  指尖在光影中写下思绪,身体在麦田中沐浴阳光,是邻家女孩对乡间的流连,是舞蹈人对大地的迷恋。舞蹈家刘岩在大理拍摄作品《“手”望大地》时感受颇深:“我们以天为幕,以田野为舞台,起舞时,身心都是打开的,我们的舞姿和对舞蹈的理解有了大不同,舞蹈影像帮我们传达出在剧场灯光下感受不到的汲取于自然的真实美感。”

  青年优秀编导田湉的《俑》系列在这次拍摄中以《复活》呈现,“当《俑》的动态展现于大理一个还未建成的美术馆时,感觉云从舞者肩膀飘过,天空很蓝,身后是海,原本的作品在这个环境中重新发酵成完全不一样的呈现,舞蹈影像重新建构的作品,更适应于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方式,对我们未来的创作思维也会产生影响”。

中央芭蕾舞团《牡丹亭》 粟国光 摄